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和授权教育两种方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比较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19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授权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每组98例患者。由指定的心血管专科医师进行第一次疾病知识宣教后,分别由研究者、心内科注册护士进行相应分组的健康教育。对全部患者在入组时、3个月、6个月时分别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冠心病自我效能问卷量表”,并测量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作为评价接受健康教育的生理指标的效果。结果1、两组基线资料显示住院天数、支架植入数量、病史、病变血管、血管病变程度、植入支架时间、支架植入部位、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婚姻状况均无统计学差异。2、资料中25个可能相关因素与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回归方程:Y=31.130+0.347×自我效能+0.216×病史时间+0.306×文化程度+0.201×年龄;自我效能感的回归方程:Y=0.446×支架植入时间+0.134×自我管理能力-2.573。3、干预后3、6个月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授权教育组的患者在干预后6个月这种差异仍持续存在。与传统教育组比较,授权教育组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传统教育组的患者干预后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中不良嗜好管理、症状管理、急救管理、一般生活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方面无显著改善。结论授权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能力和信心。且在增加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更为持久,从而超越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有望成为在新的医学模式下的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