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金融学是在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挑战和质疑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来分析投资者各种心理特征,并以此来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从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和股票价格波动的分析中看出,投资者的行为是股票价格波动的最关键因素。正是因为现实中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是非理性的,他们由于各种心理原因对已知的信息缺乏理解和加工判断能力,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导致股价的波动。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由于市场发展时间短、市场结构和监管体系等方面的不健全造成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非常高,从而在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对中国投资者的行为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首先对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作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回顾,之后在行为金融理论的分析框架下,采用国外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并总结了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行为,并根据行为金融理论提出了一些适合个体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进行的心理学实验发现,在面对风险性选择时,被试具有相似的认知偏差,即存在明显的过度自信、不确定性厌恶心理、损失厌恶心理和锚定心理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也存在着同国外研究中发现的类似心理偏差。但由于特定的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中外投资者在心理偏差的程度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次,本文采用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对投资者过度自信和处置效应两个假设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确实存在着过度自信的情况,并且在上升趋势时期和下降趋势时期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会有所不同。同时发现中国的投资者比美国的投资者具有更强的处置效应,并且不具有美国股票市场中的季节性。这充分显示出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独特性。 最后,本文选取了反向投资策略、动量投资策略和小盘股投资策略等行为投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综合中国股票市场投资的实际特点,我们发现其中某些投资策略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以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所借鉴,同样也存在一些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虑斟酌。鉴于此,本文认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本文还探讨了个体投资者行为对公司财务活动和政策监管的影响,并发现中国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确实会发生作用,无论政府还是上市公司在制定政策时,都应该将这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 本文只是试图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初步研究,至于监管政策、信息环境、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者行为对资产定价的影响等领域,则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