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门徒会”是源于基督教的本土自创型邪教,至今已逾30年,痴迷者遍及全国各省区,是国内危害大、影响广的邪教之一。2005年以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公安机关重拳出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徒会”是源于基督教的本土自创型邪教,至今已逾30年,痴迷者遍及全国各省区,是国内危害大、影响广的邪教之一。2005年以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公安机关重拳出击,综合治理,将其组织网络基本摧毁,主要骨干依法惩处,上当受骗群众自动揭发检举,嚣张一时气焰得到遏制。不过,近年来,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的“门徒会”邪教组织又有重新活跃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当前湖北荆州地区“门徒会”为个案,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探讨,管窥“门徒会”在新形势的一些新变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一是通过网络工具,收集有关“门徒会”的公开资料;通过有关部门,收集有关“门徒会”的内部资料。二是以荆州市作为研究范围,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对“门徒会”信徒及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深入“教会”进行观察,收集最原始资料。三是搜集、阅读相关专著、论文等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在对上述资料全面分析总结基础上,笔者梳理出“门徒会”整体的由来发展,结合荆州市基本状况,掌握其在当地生存现状,运用社会失范论和功能论分析其滋生原因,发展进程,提出治理对策。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理论选择;第二部分阐释“门徒会”概况,介绍“门徒会”的由来和发展、“教理”“教义”;第三部分介绍荆州市“门徒会”现状,结合荆州市基本状况,对荆州市“门徒会”信徒进行分析,并从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隐蔽程度对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分析荆州市“门徒会”的滋生原因,主要从社会转型伴随失范、信徒个体“信教倾向”、组织调整适应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提出“门徒会”问题的治理对策,主要在反思“门徒会”在新形势下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基础上,从法律、文化和社会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认为,“门徒会”在不同发展时空中呈现不同的特征,近年来又不断调整发展策略,“邪性”有减弱的态势。面对这种转变,本文提出新的治理对策。
其他文献
新时期,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 要积极研究其种植要点, 才能有效地掌握玉米种植技术。通过进一步实践研究,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 要提高对于玉米病虫害的认识与管理能力, 从而保证
以小麦花培3号和漯麦4号的双单倍体(DH)群体为材料,通过1年(2009)2点(河南郑州和北京)试验,研究了面粉谷蛋白溶涨指数的遗传方式,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面粉
目的探讨旋转3D-DA采集重建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P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椎间盘压缩性骨折PVP术后马上行旋转3D-DA采集,以重建的三维影像来观察骨水泥的分布及作骨水泥渗
本文介绍了公路隧道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对策,分别从隧道开挖;初期支护;防、排水系统;二次衬砌混凝土这四个角度详细分析。尽可能在公路隧道操作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公路隧道
本文从国家覆灭对明清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以及孔尚任对儒家思想的反思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不同阶层的人物在南明弘光政权覆灭中承担的责任,以及作为儒家传承人的孔尚任通过《桃花扇》要表达的自我反思意识。本文通过对《桃花扇》剧本及评注的阅读理解,着重分析孔尚任的家国意识和对儒家思想的批评反思。本文深入分析了《桃花扇》作为历史剧所表达的哲学思想。本文将以哲学理论为核心,运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桃花扇》
探究式教学被一线教师广泛应用,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一定的意义.下面以2019年北京理科卷第18题为例,重点阐述探究式教学在圆锥曲线问题教学中的应用.(2019北京理科卷第1
目的 对低位水囊及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在促进宫颈成熟中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促进宫颈成熟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本院住
尿结石是犬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病,其中草酸钙尿结石的发病率较高且逐年上升,在人类尿结石中草酸钙尿结石的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因此,通过添加饲料添加剂的方式预防犬草酸钙
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和必然的选择,对个体和组织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生活中选择合作会冒被不合作者欺骗或剥削的风险。根据进化心理学的社会脑假设,为了降低受
自刘禹锡始创文人竹枝词以来,文人们对于竹枝词的创作绵延数千年从未中断,江南作为竹枝词创作的重镇,在现编纂的《中华竹枝词全编》中就有近3万余首,约占全书作品总量的50%。学术界对于竹枝词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很多研究的论述中都离不开对江南竹枝词的间接引用,尤其以苏州为中心的竹枝词。但是,于此同时,学术界对于苏州竹枝词直接而全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巴蜀之音是竹枝词的起源,在传播到苏州地区与当地吴音相结合相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