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硬化病程漫长,病情迁延,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临床观察发现,很多肝硬化患者伴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常见。而焦虑、抑郁本身可导致疲劳、失眠、食欲下降等不适,与肝硬化症状相似又相互重叠,易造成对于焦虑、抑郁诊断不足,认识不清,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本课题采用横断面对比调查方法,研究焦虑抑郁状态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病情况,焦虑抑郁状态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影响,调查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和气质特点,并就其与焦虑、抑郁间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肝硬化焦虑、抑郁情绪的认识。“益气解毒通络法”是导师徐光福教授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及自身多年临床观察和实践,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拟定的。通过临床观察,益气解毒通络法与慢性肝病“气虚络闭”的病机相契合,充分照顾到慢性肝病“毒损肝络”病理特点,对病人的病情及体质均有明显的改善,抗肝纤维化作用明显,同时逆转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比较可靠。唯有该法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肝硬化的治疗尚未加详细研究。本课题观察“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心理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肝硬化患者,使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HAMA/HAMD)量表评价所有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将肝硬化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调查所有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中医体质类型和气质类型,测定其肝功能、血常规等血液指标,比较两组间上述研究因素的差别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课题筛选伴随有焦虑抑郁状态的肝硬化,中医属“毒损肝络、气虚络闭”证型患者30例,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清学指标、B超积分及HAMA/HAMD评分,对“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肝硬化的疗效予以评价。结果本研究共观察符合入选条件肝硬化病例157例,其中有40.1%(63例)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焦虑抑郁组HAMA、HAMD得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3)。体质类型中,焦虑抑郁组气郁质占28.6%,与非焦虑抑郁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抑郁气质类型在焦虑抑郁组患者中所占比例最大,高达25.4%,与非焦虑抑郁组比较差异显著。焦虑抑郁组的证候积分、ALT、AST、TBIL水平较非焦虑抑郁组为高,ALB、WBC、RBC及PLT较之降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经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后,30例伴焦虑抑郁状态肝硬化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具体表现在症状、体征、肝功能、腹部肝胆B超积分及HAMA/HAMD评分等方面均有一定疗效。结论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是在一定的体质和气质特征基础上产生的对肝硬化的反应。焦虑抑郁作为负性刺激,可明显加重肝硬化病情,是疾病发展的促进因素。益气解毒通络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症状、体征、保肝降酶、改善肝脏形态及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安全有效,病人经济负担轻。益气解毒通络法充分显示了中医药辨证治疗切中个体病机,是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肝硬化的十分有效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