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储层中流体流动通道模型及其对定量排采意义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裂隙和压裂裂缝作为水力压裂改造后,煤储层中流体流动的优势通道,在煤储层内部不同位置处的发育程度、空间分布、形态特征,以及相互配置关系和组合方式存在着差异。在煤层气井排水降压的生产过程中,此种差异的存在会导致煤储层内不同部位处流体压力降幅和流速不一致,而流压降幅和流体流速与储层内有效应力的增加以及煤粉颗粒的运移和沉降有着密切的关系。局部有效应力的过快增加和大面积煤粉颗粒的运移和沉降是导致煤储层整体导流能力衰减的重要原因,煤层气井的产量会直接的受到影响。因此,明确排水降压过程中煤储层中的流体流动通道,分析不同流动通道内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和压力分布特征,识别出煤储层中压降波及影响范围内导流能力最易受损的流动通道,对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的定量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从建立煤储层中流体流动通道模型,分析不同通道内的流体流动和压力分布以及明确不同尺寸流动通道内煤粉的运移和沉降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1)典型流体流动通道模型的建立与流动通道组合方式的归纳。对沁水盆地南部寺河矿区内分属东五盘区和东一盘区的7口压裂煤层气井,展开了井下巷道壁面的实地解剖和观测。以煤层气井井眼为起点,追踪流体流动优势通道在煤储层中的痕迹,认识压裂裂缝在煤储层中的发育规律和展布特征,掌握天然裂隙与压裂裂缝在煤储层中的配置关系和组合方式,以及各类天然裂隙的形态特征、张开宽度、内部充填状况。基于流体流动通道的导流能力、发育规模、配置关系和组合方式,提炼总结出典型流体流动通道模型和通道模型内的流动通道组合方式。典型流体流动通道模型以压裂裂缝为根基,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组合模型:与压裂裂缝连接的内生裂隙和气胀节理在煤储层内延伸,结合强度弱的水平层理面间接通过内生裂隙或气胀节理与压裂裂缝沟通;第二类组合模型,外生裂隙一端与压裂裂缝相交,在垂向上切穿多套煤岩分层,将不同分层内的内生裂隙或者气胀节理,以及结合强度弱的水平层理面串联沟通。通道模型内的流动通道组合方式可分为三种:1、单一的大尺度流动通道切过多条小尺度流动通道组成复杂流动通道;2、多条小尺度通道首尾相接组成复杂流动通道;3、异常渗透率夹层横向截切垂向延伸的流动通道。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阜康矿区41号、42号煤层和织金矿区7号、16号煤层的巷道壁面解剖观测资料和压裂施工数据,构建了阜康矿区FSL-2井和织金矿区PQT-1井的流体流动通道模型。(2)流体流动通道内的流体流动和压力分布分析。基于井下巷道壁面解剖和观测,认为与压裂裂缝相交的大尺度天然裂隙对煤层气井的产能有很大的影响。将其视为过流断面为矩形且矩形长度远大于张开宽度的流体流动通道,割理及微裂隙与矩形通道沟通并向其内部补充流体,微裂隙的渗流存在启动压力。利用达西-魏斯巴赫公式分析了矩形流体流动通道内的流体流速和压力分布特征,结合局部能量损失公式,论述了流动通道交叉和首尾相接两种组合方式对流体流动和压力分布的影响。根据达西定律,结合流体流动连续性方程,论述了单一矩形通道内的压力分布和流体流速分布规律。并论述了非平行通道内流体压力分布与流体流速分布的规律。(3)不同流动通道内的物质分布规律以及煤粉颗粒的运移与沉降规律。基于多相流的流型与流动规律认识,结合矿物颗粒的物理分选原理,论述了不同产状、不同流体流向,流动通道内的物质分布规律。取井下不同部位原位煤粉样品进行试验分析。首先,进行煤粉集合体在活性水中的浸泡试验,对比不同煤粉源对活性水的敏感程度,探讨了生产过程中产出煤粉颗粒的主要来源。然后,进行煤粉颗粒启动运移与流体流速关系测试,根据试验测试数据,拟合流体流速与发生运移煤粉颗粒粒径关系。最后,开展悬浮煤粉液的沉降观测试验,通过试验认识了煤粉颗粒聚集成团的形式以及煤粉的沉降方式。结合流体流动通道内流体流速与压降的关系式,计算了不同张开宽度流动通道内煤粉发生运移的临界压力梯度值。基于典型流体流动通道模型和流动通道组合方式,提出以煤基质块为流体补给源的通道模型,导出流动通道内的压力分布通式,研究分析其内部流体压力的分布规律,流动通道内部流体压力对通道流出端压力改变的敏感程度,以及不同张开宽度通道内煤粉运移的临界压力梯度,最低运移速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流体流动通道中渗透率易受损的部位,获得了与渗透率受损相关的流动通道内流体压力分布和流体流速分布规律、临界压力梯度值,为煤层气井产出衰减问题的诊断,煤层气井排采生产制度的定量化制定提供了基础认识和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世界上大部分的锡矿床都直接与高分异的S型黑云母花岗岩有关,但也存在一些锡矿床,以块状或层状矿体形式赋存在火山岩或沉积地层中,对这些矿床的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是否存在喷流沉积型的锡矿化作用,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问题。葡萄牙Neves Corvo锡铜多金属矿床无论是从矿床地质特征还是地球化学特征方面都具有典型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的特点,云南个旧矿床存在产于大理岩层间的层状锡矿化和产于玄武岩层内部及玄
作为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过渡时期,晚中新世-上新世(晚新近纪)发生了一系列与气候有关的地质事件,是研究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以及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亚洲季风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南亚季风作为亚洲季风系统的一部分,与东亚季风气候相比,晚新近纪南亚季风气候的演化研究目前来说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且陆相环境中该时段的古气候记录相对薄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省,气候主要受控于南亚季风的
珠江口盆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陆架,是在晚白垩世复杂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白云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是该盆地面积最大、沉积厚度最厚的凹陷,而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研究首先基于钻井和地震速度谱资料分析现今地层压力展布状况。接着,在收集各项模拟参数和选取合理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对古地层压力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以汇聚式流体流动系统为
厄立特里亚中部的变质火山-沉积组合和相关的花岗质侵入体位于阿拉伯-努比亚地盾南部,主要由新元古代新生岛弧的增生形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该地区火山岩和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区地表岩石类型以含变质沉积单元的镁铁质-长英质变质火山岩为主。这些变质火山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变化较大,其中SiO2(41.63-78.4 wt.%)、Al2O3(8.51-23.41 wt.%)、MgO(0.05-13.9
应力波速是基桩动态测试的重要因素,由于土体的存在,成桩后桩身视波速明显低于其材料波速,现有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无法反映这一现象,为此,本文拟利用附加质量模型研究土体质量对管桩动力特性的影响,该模型可以考虑土体质量和桩土之间振动相位差对基桩动力特性的影响。桩顶高频干扰对桩身完整性检测造成严重干扰,现有研究对桩顶高频干扰的形成机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同时,也没有给出消除高频干扰影响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解析方
在当代,微分方程无处不在,各个科学领域的研究都围绕着微分方程模型.为了与实际相符,模型形式日趋复杂,比如地震波波动模型.只有经典的原始的微分方程才可以求得解析解,对于大部分地震波波动模型目前只能简化以后进行数值模拟.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更复杂的地震波传播模型,在数值模拟不易进行时,考虑研究解的定性理论,也就是不求解直接研究解的分布和性态,从而探讨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方程解的振动性是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
地球表层的土壤沉积物记录了第四纪以来与环境、气候、人类等相关的地球演化信息,是研究地球过去历史的重要载体。成土体系中土壤的诸多特性都与成土期的气候环境信息密切相关,通过地质学研究方法可以将某些特性提取出来作为反演风化强度和古气候变迁的风化指标-古气候替代指标。本文的前半部分着重探讨了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粘土矿物指标,磁学性质指标以及非磁性铁矿物指标在反演土壤风化程度以及重建区域古气候方面的能力与稳定
解的非唯一性是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问题之一,如何减少反演的多解性是地球物理反演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通过联合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减少反演地球结构的多解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参加联合反演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有面波频散、接收函数、体波走时、重力、大地电磁等,其中被研究的最早、也是应用最广的一对组合是面波频散和接收函数。这得益于速度和界面是地球结构的两个重要参数,面波频散主要对平均横波速度敏
早在1842年,恩格斯就在他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城市体的氧失衡灾害有过一段经典描述。目前,全球范围净耗氧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然严峻,氧气不再是无尽的自然资源。令人遗憾的是,氧失衡问题所受的关注远不如温室气体、雾霾颗粒那么多,空气含氧量作为环境质量的生态表征和公共安全的调控对象所受到的管制也不及绿化率、水土流失率等其他量化指标那么严。根据城市规模、粮食产区、气候带、国家发展战略等区位条件,对我
全吉地块位于中国西北,是一个克拉通残块,由古元古代中-深变质结晶基底和中-新元古代未变质沉积盖层组成,与华北克拉通的克拉通类似。已有研究表明全吉地块在古元古代早期发生了区域性的碰撞后花岗岩浆作用,在古元古代晚期响应全球Columbia超大陆的汇聚而先后发生了两期构造热事件;然而对古元古代早期碰撞后花岗岩浆作用的时间跨度仍不清楚,对古元古代晚期第一期构造热事件的岩浆-变质事件链的认识仍不完整。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