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文化成就,人类的智慧大都是靠语文传下来的。要传承人类智慧,就得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课程性质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指的是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和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可见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应将终极目的定位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上。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青少年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语文教育学界就中学语文教育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如何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设想,而在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育方面的实践性研究是这个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或者说是一个空白。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几千年来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塑造美好的人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显然是进行人文性教育最佳教材来源之一。《论语》这部儒家经典,几乎凝聚了儒家文化的所有要点。本文选择了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师——Z老师为研究对象,考察他在富有儒家文化色彩和风格的语文教学生活中所展现的教学态度、教学技巧、对课程的认识、解释以围绕着课程的编排评估展开的一系列行为,勾勒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画面。洞察教师生活经历,知识背景与其教学生活的内部联系。超越过去的相关研究集中关注理论研究的层面,转而突出呈现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现实处境,引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承的真实生活的深层思考。中国语文教育从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而来,它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无不体现着其与儒家文化深厚渊源。中国近代以来的语文教育实践的历程和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对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语文教师是学校教育中传承儒家文化的主力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的积累和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多下工夫。Z老师早年与儒家文化结缘,心随于儒家;苦学儒家不断自我修炼;用儒家思想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专业成长;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风格。Z老师凭借自己在儒家文化方面的长期积累,自编教材,开设了《论语选读》校本课程;将儒家文化中指向“君子”人格的养成的道德追求内化为自己超越功利性的语文教学育人目标指向;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品质”、“幽默生动、乐以教和”、“重学思,强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治学之道渗透于他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建构了一个立体的,多层面的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文化互见体系,以达成他“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唤起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将母语特别是中国文化经典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建构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的梦想。Z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不是一个孤立运作的单纯教学活动,我们必须将它放回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来思考,挖掘事实背后存在的价值冲突。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文化对教育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时髦”的导向,与Z老师的将中学语文的教学视为“一项具有更高文化关怀的事业”语文教育价值观念有尖锐的冲突。笔者通过描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包”与“理想”之间的抉择,Z老师在“立足”基础上的寻梦之旅,向我们展示的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真实生活,引发人们对儒家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承的现状的关注和思考,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