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在对幼儿审美素质相关文献梳理、对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以及对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对教师眼中幼儿审美素质内涵在审美言语及行为表现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其中,对教师访谈资料整理分析的结果表明:
幼儿教师眼中涉及5—6 岁幼儿审美素质内涵的内容有:对艺术形式要素的感知、对作品内容的感知;以绘画创作形式表达、以语言方式表达、以想象的方式表达、以表情、肢体动作方式表达;对艺术要素的理解、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对艺术形式要素的情感、对作品感情基调的情感、审美态度;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迁移经验的能力、秩序感;、艺术要素理解和运用的知识、文化知识;美术活动中对艺术要素的意识、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意识。除此之外,在与被访谈者交流的过程中,也较为深入地谈到家庭教育及生活经验;幼儿审美能力的个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教师对幼儿审美方面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培养幼儿审美素质的态度等问题。概括来看,主要涉及的关键词有:(1)审美感知;(2)审美表达;(3)审美理解;(4)审美体验;(5)审美情感;(6)审美能力;(7)审美知识;(8)审美经验;(9)审美评价;(10)审美意识;(11)审美偏爱;(12)审美创作这几个方面。
对观察活动资料的整理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审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大致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其审美素质:对画面内容的感知、对画面色彩要素的感知、对画面构图要素的感知、对画面风格的感知;
对画面内容进行经验的联象、对画面形式要素进行经验的联想、对画面形象情感的想象、对画面形象的想象;对画面内容的情感体验、对画面形式要素的情感体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联系;语言、表情及肢体动作的表达。其中在对画面形象感知与体验的过程中又渗透着幼儿对文本对象形式和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上述几个方面也正是幼儿对美术欣赏活动过程的探究,其中兴趣性是前提和基础。
研究者将访谈和观察资料的结果对比分析后得出,幼儿审美素质的内涵主要由审美兴趣、审美能力以及幼儿对审美活动过程的探索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最后,研究者通过反思对提高幼儿审美素质提出了建议: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关注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审美活动的积极性;从多个方面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完善及美学修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