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意义:美沙拉嗪高剂量肠溶缓释颗粒剂是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5类新药,按药理作用分类属抗菌消炎药,可以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PGE2在人结肠粘膜的释放,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本研究对该药品2个批号(DV121005-1A和DV121102-1A)的制剂进行了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通过与市售制剂的药动学特征比较研究、高中低剂量药动学特征相关性研究和胃肠道药物分布研究,阐述了美沙拉嗪高剂量肠溶缓释颗粒剂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新药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研究方法:以单剂量和多剂量两种方式口服给药,选取啮齿和非啮齿类动物比格犬和SD大鼠为受试对象,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药物浓度,通过药动学参数估算和统计分析,评价美沙拉嗪高剂量肠溶缓释颗粒剂的体内吸收和消除过程、相对生物利用度、稳态、体内蓄积效应以及与市售制剂的药动学特征比较。以高中低三种剂量口服给药,选取比格犬为受试动物,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药物浓度,通过药动学参数估算和统计分析,评价美沙拉嗪高剂量肠溶缓释颗粒剂的药动学特征与剂量相关性。以SD大鼠为受试对象,灌胃给药,采用LC-UV法测定胃肠道内容物样品药物浓度,评价药物胃肠道分布情况。 研究结果:2个批号的美沙拉嗪高剂量肠溶缓释颗粒剂在比格犬和SD大鼠体内,单剂量口服(灌胃)给药后,代谢均呈线性动力学特征,批号DV121005-1A制剂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和美沙拉嗪肠溶片以美沙拉嗪表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74.70%±24.80%、185.30%±28.00%,批号DV121102-1A制剂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和美沙拉嗪肠溶片以美沙拉嗪表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30%±20.20%、109.20%±30.80%。多剂量口服(灌胃)给药后,2个批号制剂第五天后基本达稳态,且体内无蓄积效应。通过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比较研究,提示批号DV121102-1A的制剂与市售的2种制剂无显著性差异,批号DV121005-1A的制剂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无显著性差异、与美沙拉嗪肠溶片存在显著性差异。2个批号制剂三个剂量组给药后体内吸收和消除过程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美沙拉嗪及其代谢产物乙酰美沙拉嗪在比格犬体内的Cmax及AUC0-τ与给药剂量基本成正相关,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批号DV121005-1A的制剂的微丸在SD大鼠胃肠消化道内流动性较好,而包衣对胃肠消化液的耐受性较差,微丸容易提前崩解、释放药物,口服给药后在胃部内容物存在一定分布;随着SD大鼠胃肠消化道的蠕动,美沙拉嗪量逐步进入并存在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其中回肠药物分布含量高时间长,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结肠在4 h~12h具有较高药物含量,体现了缓释颗粒剂定点释放药物产生治疗作用的制剂学特征;批号DV121102-1A的制剂的微丸在SD大鼠胃肠消化道内具有一定流动性,且包衣对胃肠消化液的耐受性较好,随着SD大鼠胃肠消化道的蠕动,缓释颗粒微丸会逐步分布进入空肠、回肠和结肠,崩解、释放药物定点产生治疗作用;口服给药后在2h~8h时间段胃部内容物均存在高浓度分布,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较快进入并存在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并在6h~12h后逐步在结肠达到高浓度分布,其结果有助于美沙拉嗪药物的体内吸收,以及缓释颗粒剂在作用部位的定点释放与治疗效果。 结论:批号DV121102-1A的美沙拉嗪高剂量肠溶缓释颗粒剂药动学特征与剂量呈正相关,吸收和消除过程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多剂量给药后5天左右达稳态、体内无蓄积,药动学参数与市售制剂无显著性差异,在胃肠道有一定流动性,包衣对消化液耐受性好,胃肠道分布特征有助于药物的体内吸收和作用部位的定点释放;批号DV121005-1A的美沙拉嗪高剂量肠溶缓释颗粒剂药动学特征与剂量呈正相关,吸收和消除过程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多剂量给药后5天左右达稳态、体内无蓄积,药动学参数与市售制剂之一有显著性差异,在胃肠道流动性好,包衣对消化液耐受性差,胃肠道分布特征有助于药物的体内吸收和作用部位的定点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