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传播总是要凭借一定的传播媒介来进行。从历史上看,科学传播的媒介从语言、文字、印刷术发展到广播、电视,如今又发展到新的媒介即新媒体。新媒体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受众面广、进出门槛低等特点,迅速成为目前科学传播的热门工具。然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0年11月25日对外发布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结果表明,如今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如加拿大、日本、欧盟等。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教育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还很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均衡,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职业之间的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差别。如今,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绝不是无足轻重的,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到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质量,而且还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公民的价值观。新媒体技术方兴未艾,拥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大大地促进了科学传播事业的进程,但是新媒介环境下的科学传播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以传播学的理论为分析工具,深入讨论了我国新媒介环境下科学传播的传播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首先,本论文阐述了什么是科学传播,对科学传播的渊源进行了回顾,对科学传播的定义进行了概括,简析了国内科学传播的现状。然后从传统媒体中的科学传播和新媒介环境下的科学传播各自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科学传播的效果,揭示了新媒介环境下科学传播对传统媒体科学传播的冲击。其次,本论文指出了新媒介环境下科学传播所存在的几大问题,即新媒介环境下的科学传播参与者缺乏专业技能和科学素养;把关弱化,导致信息泛滥、受众选择困惑;公众科学素养低,导致参与科学传播的“鸿沟”;科学传播内容泛娱乐化问题——以上问题导致了新媒介环境下科学传播的“伪科学”现象层出不穷。再次,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新媒介环境下科学传播的问题,从政府、媒体、公众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最后,结合新媒介环境下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笔者以“果壳网”为例,分析了其成功经验,希望能给其他新媒体媒介组织的发展产生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