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材加工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在林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质增效是木材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产业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能够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论文通过实证检验木材加工产业集聚的驱动因素与集聚经济效应,探析影响木材加工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动因与作用机理,以及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创新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内生互动关系,同时,揭示影响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集聚类型,为优化木材加工产业区域布局提供理论指导,为促进木材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论文在梳理产业集聚和木材加工产业集聚相关理论与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构建经典与空间计量模型等具体方法,多层次、多角度的展开木材加工产业集聚驱动因素和经济效应的实证检验工作。具体研究结论总结如下几点:(1)全国木材加工产业集聚水平呈现了较为明显的集聚发展趋势,在1998-2003年期间木材加工产业集聚水平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演变趋势,2004年以后呈现了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省际木材加工产业集聚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转移态势,即东北和东部地区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呈现由“中心”向“外围”的区域转移特征,以及木材加工产业集聚整体“由东向西”进行推移的区域转移特征。(2)省际木材加工产业集聚驱动因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产业的厂商相对产值规模、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出口交货值,以及林业资源禀赋和交通运输条件对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港澳台与外商投资的影响不显著,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具有空间依赖性,即本地区周围的产业集聚平均水平对本地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作用。(3)构建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产品创新和产业集聚联立方程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产品创新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反过来木材加工产品创新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木材加工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体现了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创新和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内生互动关系。(4)木材加工产业内和产业间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主要由下属三位数产业内集聚驱动,三位数产业内集聚能够带来更多的知识、信息溢出效应,实现劳动力和企业的有效匹配,获聚集聚溢出效应。(5)通过构建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木材加工产业专业化程度、竞争程度和面临其他产业多样化程度对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即检验MAR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产业专业化程度和竞争程度是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集聚外部性类型;木材加工产业集聚与产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关系,即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关系。(6)实证检验省际木材加工产业就业密度对产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产业就业密度、平均工资水平、人均固定资产和交通运输条件四个经济变量对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既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又存在正向的间接效应或空间溢出效应,以及正向的反馈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论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启示和建议:优化木材加工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加强木材加工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木材加工产业链条,加强与其他林业产业的协同发展;鼓励木材加工产业创新发展,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依托进口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营造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区优质经营环境,推动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