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水环境曝气诱导内波破坏分层的过程与机理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2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由于受到严重污染而被限制开采,水库逐渐成为多数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然而几乎每座水源水库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质污染问题。目前,水源水库水质污染主要源自内源污染。水温分层是内源性污染的主要诱因,破坏水温分层是控制水源污染的关键。内波能引起水体混合,是能量、动量和质量的载体。本研究在不同温度梯度和曝气量条件下,主要分析了破坏分层期间跃温层下潜速度与内波特性参数的关系,研究了温度梯度和曝气量对曝气诱导内波破坏水温分层过程及效果的影响,揭示了内波破坏水温分层的机理,并讨论了曝气器出水口位置对破坏水温分层过程及效果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相同曝气量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有限分层水体完全混合之前,曝气诱导的内波一直存在于跃温层内部;内波波幅在跃温层中部较大,边缘较小。破坏分层期间,跃温层逐渐下潜,下潜速度、稳定系数逐渐减小,内波持续时间、周期、波幅逐渐变大;同等条件下,跃温层下潜速度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大而减小,稳定系数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水体完全混合后稳定系数均趋于0g·cm/cm2。(2)在相同温度梯度不同曝气量条件下,破坏分层期间,跃温层逐渐下潜,下潜速度、稳定系数逐渐减小,内波持续时间和周期逐渐增大;同等条件下,跃温层下潜速度随着曝气量的增大而增大,曝气开始前稳定系数处于1.64g·cm/cm2左右,水体完全混合后稳定系数均趋于0g·cm/cm2。(3)内波在有限分层水体横向传播过程中没有发生破碎,主要依靠流体质点垂向的上下移动而促使水体混合,这与海洋等开放水体中内波破碎导致水体混合的传统机理是不同的。(4)破坏分层期间,曝气器出水口位于35cm处时,跃温层逐渐下潜,内波持续时间和周期逐渐增大;与曝气器出水口位于45cm处相比,相同位置内波周期整体减小。距离库底45cm和30cm处,内波持续时间稍有减小,但15cm处明显增大。出水口位于35cm处时,水体混合时间增大,模型水库水体混合效果降低。
其他文献
本实验室于2003年从乳酸酸菜发酵液中分离出一株乳酸菌,并将其命名为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经研究发现,该菌发酵液中含有一种肽类物质,可以有效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际生活的需要,非线性问题愈发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不动点理论作为解决非线性问题强有力的工具,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如变分不等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LTE-A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不断演进更新,日益完善。R10中新引入的载波聚合、异构组网、CoMP等技术,使得控制信令的需求剧增,容量受限成为制约系统性能
基因组重排是一种基于原生质体融合,并对原生质进行递推式融合的新型育种技术,该技术有重组频率高,重组范围广等多方面的优势,故颇受育种界重视。本论文通过阿维链霉菌和壮观
三元复合驱技术能够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已在国内许多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增油降水效果。但仍有一些问题制约其大规模应用,如油田结垢问题,它伴随原油
国内低渗透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丰富,据初步统计,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非稠油低渗透油藏中的未动用储量占全国未动用储量总数的50%以上,低渗透油田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重逐年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成为了一种热点技术,移动智能终端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必备品,它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人们当前的动态。在网络信息安全和定位
纤维素是自然界储量最大分布最广且具有生物可再生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素(NCC)不仅保留了纤维素所有特性,且其独特的纳米效应使其具备更多优良性能。在纳米尺寸范围
嵌入式技术、智能识别技术、视频图像处理技术为视频监控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LTE 4G网络、WIFI等无线网络为视频监控系统提供了广泛的网络应用环境;智能手机、智能平板
龙虎泡油田经过28年的开发调整,先后经历了天然能量开采、笼统注水、分层注水、加密调整等开发阶段,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为了充分发挥主力层产能,进行了多次现场提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