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教育部出台“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为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培养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骨干教师,提高了农村教师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2006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简称“特岗计划”),创新了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为农村学校选拔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政策调整将“特岗计划”和“硕师计划”融合在一起共同实施,从服务范围、培养年限、培养方式等四方面进行了政策调整,以期有效解决西部农村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的师资数量不足和师资素质不高两大难题。
“特岗+硕师”结合实施政策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并同时应聘为特岗教师,先到设岗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服务三年,并在职学习研究生课程,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集中学习一年,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二是对于具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历、三年聘期内年度(或绩效)考核至少一年优秀并继续留在当地学校任教,表现突出的特岗教师,经任教学校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推荐、培养学校单独考核、符合培养要求的,可推荐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在政策实施的两年时间里,四川省南充市留任特岗教师继续攻读教育硕士人数总量偏低,作为推荐学校、培养学校的西华师范大学,“硕师计划”研究生同时应聘为特岗教师的人数更是为零。本文以“特岗+硕师”结合实施政策效能为切入点,对2010年到2012年新政策出台后,四川省南充市留任特岗教师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硕师计划”研究生同时应聘为特岗教师的积极性状况及其原因进行调研,对结合实施政策执行效能和结合实施政策结果效能进行探析。
经调查:2010年以来,在良好的政策与环境大背景下,特岗教师、“硕师计划”研究生两类群体对新调整政策积极性不高,政策执行效能和政策结果效能总体水平低下,政策性因素和非政策性因素是两大主要要素。本文立于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以及政策的对象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