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利用生物化学制剂在公共场所实施的恐怖袭击时有发生。这类恐怖事件往往会对人员健康造成重大伤害并带来严重的社会政治影响,因此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此类恐怖袭击通常发生在建筑内部,设计合理的高效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传播从而减小这类恐怖事件的危害,因此对紧急情况下的通风系统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类紧急事件中,污染物的扩散具有污染源散发强度大、扩散时间短等特点,因此传统的基于污染物稳态浓度分布的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和研究方法不适用于此类问题。而且紧急事件发生后疏散过程中的室内人员分布也和正常使用时的房间有很大不同。针对应急通风的特点,本研究着眼于,从气体污染物开始散发到人员疏散工作完成的这段时间内,通过改变气流组织来控制室内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并保证人员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尽可能小。基于这个目标,本文的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阐述完整的控制室内气体污染物传播的应急通风策略制定过程:首先对房间功能和通风系统应变能力进行考察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预制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出现位置的适宜的通风策略;另一方面,迅速地判断污染源的位置并以此向人群发出警报、指导人员逃生;同时根据预制程序切换到相应的最佳通风形式。2.在预制通风策略环节,分析讨论两种评价通风系统效果的方法:(1)基于集总的污染源可及性指标IACS的方法,在污染源强度、种类未知时能够评价不同通风形式的效果优劣;(2)基于逃生模型和Haber定律的方法,可以更细致地反映空间污染物扩散对人员的影响,并且在污染源强度、种类已知时,可以结合急性暴露评价指标得到更加准确合理的评价结果。3.借鉴火灾科学中的人员逃生模型,建立了适用于污染物突然散发紧急事件的人员逃生模型,并将其和人员暴露量的求解结合起来。4.在空间污染物散发源的辨识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给出一种基于区域模型的污染源位置辨识方法,对其合理性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