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是英语文学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其作品问世以来,就备受文学家,评论家,以及广大观众的关注。对于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莎士比亚戏剧的文学价值上。近年来流行的语言学研究为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莎士比亚的语言,已经有语言学家从句法学,语义学等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否定意义是每一种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中否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理解莎士比亚戏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英语中否定意义的研究出发,以剧本《李尔王》为语料分析的来源,对莎士比亚戏剧中出现的否定词进行了归类,并详细分析其在莎剧中的用法及其与现代英语用法的异同之处,以更好理解其确切含义,为研究其翻译方法做好准备。文章采用国内翻译家刘宓庆所提出的“重描写,重语义结构,及重功能”的基本理论模式,指导莎剧中否定意义的翻译。文章根据此理论模式而得出的翻译方法,对比朱生豪和卞之琳两位译者的《李尔王》中译本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按照两大主要方法进行莎剧中否定意义的翻译:常规手段及变通手段。常规手段包括完全对应和部分对应。变通手段包括分切,转换,转移,代偿,拆离,反转,以及增补与省略。通过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把握莎剧中否定的语义结构,采用汉语语言的重描写的表达习惯,兼顾语境在转换中发挥的功能,最终成功实现双语转换。本文希望通过对莎剧中否定意义的用法及其翻译方法的分析,来弥补现有莎剧翻译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