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在不同时间的临床效果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及治疗体会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36~80岁,平均52.3±6.1岁;病程1~15年,平均8.1±2.6年;发病因素:冠心病25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缺血性心肌病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8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按随机对照研究,将收治的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观察组患者按《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治疗急性左心衰的常规救治措施(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类药物,以及改善心肌重塑、给予镇静剂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配合及时改变体位等护理措施,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变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直到患者符合撤机条件时再撤除呼吸机。 对照组患者也给予急性左心衰的常规救治措施(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类药物,以及改善心肌重塑、给予镇静剂治疗),也配合改变患者体位等护理措施,同时行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若治疗1h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则给予患者尽快实施面罩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呼吸参数设定同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符合撤机条件时撤去呼吸机。 如果两组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后均没有显著改善,则及时行有创通气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抢救1h,3h后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如意识、发绀、听诊肺部啰音等,同时观察呼吸、心率、氧分压、平均动脉压的改变情况。对治疗前和抢救1h,3h后的2组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通气的例数。 疗效评定: 显效:呼吸困难、乏力等临床症状消失,双肺湿啰音及哮鸣音消失,呼吸频率、SpO2、心率、血压恢复正常,NYHA分级为Ⅰ级;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呼吸频率、SpO2、心率、血压有所减轻,NYHA分级为Ⅱ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NYHA分级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等于:显效患者的人数与有效患者人数之和占所有观察组和对照组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p<0.01为极有显著差异。 结果: 1、两组患者救治前和救治1h后心率、呼吸、听诊肺部啰音、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以及两组患者救治后病情好转的检测情况看,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救治3小时后,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氧分压、平均动脉压,分别与该组救治前比较,症状明显改善(p<0.05);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 2、两组患者救治后病情好转、住院时间、气管切开例数比较中,观察组病情好转43例,好转率为95.56%,住院时间为7.1±3.4d;对照组病情好转34例,好转率为75.56%,住院时间为10.5±4.1d。两组相比,观察组病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例,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9例,发生率为20%。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3、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在应用BiPAP无创通气后,治疗有效,其中在24-48小时内脱机的患者有38例。 4、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在使用BiPAP无创通气组和未使用BiPAP无创通气组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以及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 5、不良反应与并发症:BiPAP无创通气观察组中6例出现轻度鼻梁、面部水肿;4例出现胃肠胀气。 6、专业的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7、按急性左心衰的常规救治措施(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类药物,以及改善心肌重塑、给予镇静剂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疗效肯定,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快速解除患者的窘迫、不适症状,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节约医疗资源。 结论: 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时,按《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治疗急性左心衰的常规救治措施(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类药物,以及改善心肌重塑、给予镇静剂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疗效肯定,再配合专业的护理技术,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以在全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