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韦利(Arthur Waley)唐诗英译新探——从唐诗内质及文化传播角度考察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塔尖上的明珠,同时作为世界文学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西传的历史发轫于16世纪来华的法国传教士,而英国的英译唐诗起步则相对较晚。阿瑟·韦利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和日本古典文学的翻译及文化研究,其唐诗的译介,不论从翻译研究的整体数量还是从其译本的经典性影响来看,都可谓为唐诗的国际化传播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本文以阿瑟·韦利的英译唐诗为研究对象,从唐诗内质及文化传播的视角,对其英译唐诗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本文除绪论、结语之外,共计三章:  第一章,阿瑟·韦利与中国文人的交往。韦利与中国文人交往频繁,本章以韦利与徐志摩、胡适和萧乾密切交往的史实为基础,梳理并肃清他们交往的基本情况,从文化传播角度探讨中国文人对韦利唐诗翻译的影响。  第二章,阿瑟·韦利唐诗英译作品。整理出阿瑟·韦利译作《中国诗选》(Chinese Poems)、《汉诗170首》(A Hundred and Seventy Chinese Poems)、《中文译作续集》(More TranslationsFrom The Chinese)、《诗人李白》(The Poet Li Po)和《27首寒山诗》(27poems by Han-shan)中唐诗译介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从选本的视角,即内容题材和体裁形式两个方面分析韦利选择译诗基本态度及其好恶。  第三章,锦绮背面花,左右不同耳——阿瑟·韦利唐诗英译方法论。本章从唐诗的内质,即唐诗格律、意象、典故和特殊语法四个方面综合分析韦利英译唐诗的技巧及其英译的不足之处。韦利以“重读法”来实现唐诗英译的格律转换;他的英译重视诗歌意象,视其为“诗歌的灵魂”;韦利较少选择含有典故的诗歌;他以直译的基准来处理唐诗中出现的特殊语法,使译诗整体呈现出源语文化的特征。
其他文献
泛义动词是现代汉语动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它的特殊性表现在:能替代很多具体的动词;能随着语境的不同表达多种语义;能在多个地域使用,语用范围广等等。本文以泛义动词为研究对
汽车长年累月露天奔波,车容车貌难免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为自己爱车美容时,不妨注意这么几点.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当代畅销作家之一,其作品从人物到情节都渗透着浓郁的死亡气息。村上春树对于死亡意象的钟爱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死亡崇拜情结不无关系。同时,村上春树从小受到
葛立方,字常之,南宋诗人。作诗话《韵语阳秋》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诗歌作品,兼及诗人佚事、用事考证等,也包含了风俗地理、书画歌舞、花鸟鱼虫等方面资料。在现在尚较完整流传的
经过不懈努力和层层筛选,笔者有幸在南通市高中英语优秀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此次优课评比的课题是“Antarctica”。由于是限时备课,所以准备时间非常有限。要在短时间内把控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和日本都有一个“新感觉派”团体存在,它们积极吸收包括超现实主义、结构派、未来派等在内的外来新兴文艺思想,新感觉派作家聚居于都市,追求与以往写作方式
进口汽车火花塞失效后,如用国产件代替,则应根据安装尺寸及火花塞的冷热型来正确选用.即在火花塞螺纹直径和螺距一致的前提下,选用与原火花塞热值相同的火花塞,或比原来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