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中各成像序列在直肠癌术前MRI 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组前瞻性收集我院48例直肠癌患者MRI资料,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2.69岁(35~82岁)。所有病例均在手术或新辅助治疗前1周内完成MR检查,检查前未进行放、化疗。MRI检查中扫描序列有横轴位、斜轴位T2WI序列、DWI序列及对比增强T1序列。观察病灶显示清晰度,判断肠壁浸润深度并测量瘤体长径及下缘与肛门的距离,对T3期以上患者,判断是否侵犯直肠邻近重要解剖标志。并将患者治疗前MRI T分期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评价磁共振成像判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1.本组病例MR图像显示:直肠癌瘤体位于直肠上段15例,中段23例,下段10例,溃疡型直肠癌24例,结节型11例,环周生长型13例。瘤体长径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而增加。2.在磁共振各序列图像中直肠癌常表现为病变肠壁不均匀增厚或突入肠腔的肿块。直肠癌瘤体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DWI序列中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异常强化。3.本组术前T分期准确率为83.3%(40/48),其中T3期准确率较高,为92.3%(24/26)。4.T4期患者中,分别有2例患者瘤体侵及骶前间隙、骶前筋膜,2例患者瘤体侵及腹膜返折,2例患者瘤体侵及Donvilliers筋膜,2例患者瘤体侵及阴道后壁、子宫后壁,1例患者瘤体侵及肛门内括约肌及肛提肌。结论1.MRI能清晰地显示直肠癌原发病灶的部位、浸润深度,能较准确地对术前直肠癌T分期进行判断。2.本文中提出的T4期直肠癌局部浸润征象的参考标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临床术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直肠癌瘤体表观扩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 ADC)与其分化程度及神经脉管侵犯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本组共纳入32例原发直肠癌患者,治疗前行MRI常规序列及b值分别为50 s/mm2、500 s/mm2、1000s/mm2的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测量低、中、高b值组下瘤体、正常肠壁ADC值及e ADC值并分析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比较同一分化程度瘤体不同b值间ADC值及e ADC值的有无差异,分析同一b值下不同分化程度、神经脉管侵犯是否阳性的肿瘤间ADC值及e ADC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完善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直肠癌瘤体在低、中、高b值组的DWI图像上,均表现为条状或结节状的稍高或高信号。2.b值为50、500、1000s/mm2瘤体平均ADC值分别为(2.732±0.805)×10-3mm2/s、(1.226±0.195)×10-3mm2/s、(1.042±0.228)×10-3mm2/s,瘤体e ADC值分别为(0.097±0.058)mm2/s、(0.304±0.055)mm2/s、(0.363±0.070)mm2/s,直肠癌瘤体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而降低,e ADC值则相反。3.不同b值条件下,瘤体ADC值随着肿瘤的分化程度增高而增加,e ADC值则相反,b值为500、1000 s/mm2的序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500 s/mm2时,P=0.03,F=4.123;b=1000 s/mm2时,P=0.001,F=10.797);低、中b值DWI序列中神经脉管侵犯阳性组平均ADC值均较阴性组低,高b值序列神经侵犯阳性组平均ADC值较阴性组平均ADC值高。4.将低、中、高b值DWI序列瘤体ADC值与其分化程度行S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b值DWI序列瘤体ADC值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s=0.742,P<0.05),与e ADC值呈负相关(rs=-0.630,P<0.05);结果显示高b值DWI序列中瘤体ADC值对直肠腺癌的诊断效能较佳。结论1.直肠癌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瘤体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而降低,e ADC值则相反;瘤体ADC值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e ADC值呈负相关;瘤体ADC值及e ADC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脉管癌栓受侵的情况。2.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DWI序列中瘤体ADC值、e ADC值可成为直肠癌的早期确诊、直肠癌判断预后的重要影像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