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效应、对可持续能源高的需求使得环境与能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从生物质、废水废物中获取能源可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的依赖,有助于持续发展。超临界水气化是将生物质、有机废水及废物转化成能源气体的有效方式。其中,优化气化过程、构建动力学模型、分析原理及结焦控制是该领域面临的难题。由于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为高能耗过程,因此,分析并探索有效降低能耗的工艺手段同样是超临界水气化的重点难题。研究首先致力于研究从生物质获取能源的有效手段。由于藻类单位土地的生物质产出率将是一般植物的5~9倍,而使用其他植物供应生物质以获得足量的生物油、燃料气体则要求地球提供30-40%额外土地用于种植植物,但藻仅需要用约5%的区域种植。且藻类可以在海洋、湖泊中生长,不需要与粮食等农作物竞争土地。因此,藻类目前被认为是能供应足量的生物质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生物。研究首先系统分析藻类的超临界水气化过程,建构了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的动力学模型,为未来从藻中气化获取能源气体并优化过程提供基础。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在450-550oC时,气化生成的主要气体为H2,CO2及CH4等气体,并有少量的CO,C2H4及C2H6。高温,长停留时间,高水密度及低藻浓度将获得高气体生成率。实验条件中,当藻浓度浓度从15wt%减少到1wt%,H2产率增加约三倍。水密度从0.02增加到0.13g/cm3时,气化效率增加了近一倍(28%到57%)。原理分析表明,藻气化过程产生两类型中间产物,其由不同的速率气化,产生气体并伴随有结焦过程。动力学模型的结果表明,快速降解的中间产物为最初气体产生的主要来源,而难气化中间产物为后期气体生成的主要供源,且难气化的中间产物为结焦的重要来源。温度的升高将更有利于易气化的中间产物的生成,从而过程提高了气体的生成率,促进了藻的气化。其中,水汽重整反应是H2产生的重要来源,即生成气体中的部分氢元素,将来自于水中,而生物质的直接分解反应为CO2及CH4的重要来源。为获得高效超临界水气化藻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系统分析报道Nannochloropsis sp.的Ru/C催化气化过程。研究发现,在催化过程中,催化剂量对气化过程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催化剂量大约2g/g时(催化剂与干藻生物质量之比),将实现藻中碳元素的完全气化。与非催化过程相似,实验条件中,长停留时间、高水密度及低藻浓度将获得高气体生成率。过程中,藻浓度将影响H2产率而水密度的增加将增加藻的气化效率。研究意外发现,藻中含有的S(硫)(约0.5wt%),造成催化剂的迅速失活。基于藻的催化气化过程原理,建了了藻催化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并证明了在藻的气化过程中,S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不同于陆生植物,藻中自然存在的成分S,将对藻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工业中的催化剂设计及催化气化工程运行带来新的挑战。为寻求结焦控制的有效手段,研究分析了苯酚的超临界水气化过程。苯酚及其衍生物不仅是焦油的重要成分,也是典型工业有机废水的重要组成,同时苯酚是木质素的基础单元产物之一。但400oC时,苯环无法直接气化降解,即焦油能稳定存在。本研究系统分析300-450oC时苯酚的超临界水部分氧化过程,寻求了气化环类化合物的有效手段并构建了部分氧化的首个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氧是苯酚部分氧化过程中实现苯酚气化的最关键因素。苯酚的气化效率随O/C的增加而增加,在氧/酚比为7.5,723K,24MPa及180s时,苯酚的去除率将达到76%,并有约2.2mol/mol的氢气生成。部分氧化过程中,同时存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及超临界水气化过程。将反应归结为四类反应,即:1) phenol oxidation,2) acid oxidation,3) acid gasification, and4) gaseous productsinterconversion。动力学模型表明,在氧低浓度时,低量的氧使得酸氧化及气体氧化的速率减少,因此,使得部分氧化过程中酸气化及水汽置换反应显著。当O/Phenol比例高时,酸氧化及气体氧化速率增加而使得氧化过程显著。基于超临界水气化的成本高,其中,能源的消耗占较大比重,研究寻求了有效降低过程能耗的技术手段。而超临界水气化的自热过程,是降低气化成本的有效手段。研究从理论上探索了自热工艺过程并寻找制约过程的关键因素、实现自热的工艺关键。研究表明,在高供氧率系数ER、高生物质浓度条件下,存在实现气化工艺自热运行的可能。但控制与减少过程的能量损失依然必要,提高热交换器的效率将有利于自热工艺的实现及更经济合理的运行。同时,对于部分生物质,如活性污泥,通常含水量高于85wt%,将难于实现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