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开展公民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场所。近代以来,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经历了殖民教育时期(1842-1984)、过渡时期(1985-1996)、回归以来新时期等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曲折发展历程,其历次重大改革变迁始终与当时香港重大政制发展与社会变革密切关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当前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是在1996年《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及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颁布的多份课程文件共同指导下推行的。学校公民教育着眼于运用高度生活化的跨学科价值教育,透过生活事件,以全方位校本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和积极态度。经过多年教育培养,香港学生的公民知识和素养已经在全球有较大影响。香港学校公民教育在受到重视、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备受争议。特别是近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学校公民教育也随之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公民政治教育相较于道德教育显现颓势;国民教育受到重视但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未成熟的校本课程为公民教育带来阵痛;公民社会与学校公民教育互动存在隐忧,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有其微观成因,也有历史的、现实的、主客观因素叠加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如长期殖民文化惯性导致港人人心回归曲折漫长;特殊区情下多重身份并存造成身份认同复杂化;社会政治化争拗在培养下一代问题上集中爆发,等等。查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当前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价值取向上的“认同和批判”、策略取向上的“原则和方式”、效用取向上的“思想和现实”等关系问题亟待理顺和解决。新形势下,学校公民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革创新,不能停滞不前。加强和改善学校公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课堂是基础、功夫在课外、制度是保障”的主线,动员校内外资源共参共建,形成政府引导、学校主建、社会协同的发展格局。本文即是循着这样的脉络,从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发展谈起,力求详尽梳理和介绍当前学校公民教育制度特点及推行情况,着重分析当前学校公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思考引致问题的微观成因以及深层次矛盾和原因,并据此探寻加强和改善当前学校公民教育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