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方是指东汉张仲景的方子,它组方严密,药少而精,疗效确切,直至今日仍被医家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度量衡制度的改变,经方药量成了千古谜案,由此引发了对中医学药量的探讨。中医药不传之秘在于剂量,而药量恰恰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如何用量成为了众多医者关心的话题,而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是探索方药量效学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在通过中医经验文献的数据挖掘分析方法,阐述经方应用于临床时的基本用量策略,同时以导师仝小林教授在临床运用经方时的用量策略为例,阐述除一般性用量策略外的个性化用量策略,最终使用量策略科学化,严谨化,为提高临床疗效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及结果:通过近10年中医经验文献研究、验案的分析以及导师在临床应用经方时个性化的验案总结,得出临床用之有效的用量策略。1.以近10年中医经验文献挖掘分析为基础的经方临床用量策略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以“经方”合并“经验”为关键词,检索出473条文献,通过筛选、归类、总结、提炼、以及头脑风暴的方法,从文献中得到6条用量策略,即“证对效显,中病即减”、“趁胜追击,显效加量”、“病重药轻,不效加量”、“组方配伍,比例关键”、“脾胃受损,药量宜减”、“药准量大,直达病所”。因每条用量策略均是大量文献抽提后得到,具有理论依据,经得起临床考证。2.经方用量策略在临床的应用体现针对6条用量策略,逐一进行阐释,并附以名老中医的验案。通过验案的分析,更准确地理解6条用量策略如何指导临床、应用于临床。3.仝小林教授个性化经方临床用量策略及验案分析我们在重视共性的同时,必须允许个性,故笔者通过总结仝小林教授临床使用经方时的经验,对经方本源剂量1两约等于15g加以肯定,并总结了仝师的个性化用量策略,即“特定病情,特定阶段,重剂起沉疴”、“注意服法,保证安全”、“汤剂为先,丸散后调”、“配伍煮服,胆大心细”,之后针对每条用两策略逐一进行验案分析,得出治疗急危重症时的治疗思路。结论:经方用量策略是指导临床用量的新思路,它在研究经方“量-效”学关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通过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总结用量策略,是文献学数据挖掘领域的新课题。从10年的文献挖掘出的6条用量策略“证对效显,中病即减”、“趁胜追击,显效加量”、“病重药轻,不效加量”、“组方配伍,比例关键”、“脾胃受损,药量宜减”、“药准量大,直达病所”以及仝小林教授的4条个性化经方用量策略“特定病情,特定阶段,重剂起沉疴”、“注意服法,保证安全”、“汤剂为先,丸散后调”、“配伍煮服,胆大心细”的联合应用,将为临床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虽然,此用量策略是在经方的基础上挖掘出来的,但具有时方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