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传统科普走向科学传播,公众逐渐旺盛的主动参与需求推动着科学传播的多元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去中心化,传播的即时性、参与性等特征也对科学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势头发展正劲的游戏映入人们眼帘,能否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娱乐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利用游戏进行科学传播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学术问题。 通过选取国内外多款较有代表性的科学游戏,从科学游戏的科学性与娱乐性入手,结合亲身体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传统科普走向科学传播,公众逐渐旺盛的主动参与需求推动着科学传播的多元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去中心化,传播的即时性、参与性等特征也对科学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势头发展正劲的游戏映入人们眼帘,能否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娱乐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利用游戏进行科学传播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学术问题。
通过选取国内外多款较有代表性的科学游戏,从科学游戏的科学性与娱乐性入手,结合亲身体验、资料查询以及玩家评论分析,本论文从游戏的玩法、科学内容呈现以及玩家反馈几方面进行科学游戏案例分析。并以案例为基础,剖析科学游戏的科学传播方式,说明其科学传播功能,从媒介角度,归纳科学游戏作为一种科学传播媒介的特殊媒介偏向,以及解读这种媒介偏向对科学传播环境的影响。
研究发现,科学游戏通过叙事、互动以及符号三者的结合来实现科学传播的。决定科学游戏“讲什么故事”与“怎么讲”的游戏叙事构成了传播的主要内容;融合了科学元素与游戏元素的科学游戏符号体系是传播的具体表现方式;消解了传统传播方式的界限,游戏中的多重互动所形成的一种复合传播关系则构成了传播行为的具体实现。科学游戏是作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载体实现其科学传播功能的。
论文结合对游戏哲学意义的思考,对科学游戏的科学传播方式与功能的分析,将科学游戏与其他科学传播媒介对比,揭示出了科学游戏具备高度互动的冷偏向,全能感知的感知偏向,突破时空的时空偏向,严肃内容娱乐化表达的泛娱乐内容偏向以及情感参与驱动的情感偏向等特征。
论文还借助游戏化思维对提高科学传播效果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科学传播游戏化:一是要形成参与性传播,满足受众需求,发挥受众能动性;二是要借助情感传播,营造参与的乐趣,用“奖励机制”调动受众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Halliday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也就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即通过语言,讲话者可以表达态度和判断,并且可以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 关于人际功能的实现方式,Halliday主要从语气和情态的语法层解释。然而,实现人际功能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这两方面。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和评价理论来研究人际功能。从收集的文献来看,人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优越的教育熏陶和俄裔美籍作家身份赋予了纳博科夫自身俄美双重的文化背景,同时也造就了其文学作品的独特风格。而《洛丽塔》作为他最为人称道的成名作,却在发行之初引来颇多争论。小说的大部分篇幅是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的独白,讲述着自己一个中年男人对一个未成年少女的爱恋。禁忌的道德关系,动人心弦的言语,精巧的叙述技巧,将大多学者的目光集中到对该作品本身文
唐朝诗歌文化是中国古典诗歌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词句充实了诗歌文学的艺术内涵和精神世界,故而唐诗英译具有不可忽视的传播意义。自1999年谢天振在《译介学》书中首次提出“文化意象”这一术语后,诗歌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地关注。另外,唐诗蕴含着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文化意象,而承载多重文化信息的意象使诗歌翻译变得更加困难与复杂。而且,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的差异性
修辞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牡丹亭》中重要的语言成分。修辞使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同时也给《牡丹亭》的翻译过程增加了难度。笔者认为:在对《牡丹亭》的翻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修辞翻译的理解。本文从格式塔理论的视角对《牡丹亭》中修辞翻译进行研究,为修辞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探究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使修辞达到有效传递,以验证格式塔理论在修辞翻译过程中的阐释和指导作用,对修辞翻译的相关研究也具有
自互文性理论进入中国以来,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历史。互文性研究逐渐在中国掀起了研究热潮,为我们探究文本的结构,语言与社会语境的相互建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互文性研究逐渐呈现多视角、多维度的研究,引起了修辞领域和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共同关注。但是,与国外相比,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仍然较短且不够深入,往往驻足于对互文性的界定和互文手段的描述,尚未获得系统的理论层面的理解与阐释,围绕政治文本互文
科学家形象是科学传播的研究方向之一,科学家形象的塑造对公众理解科学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媒介中塑造的科学家形象这一议题展开讨论,研究的重点在于报道、国产影视作品、广告等呈现的科学家形象。科学家纪录片作为连接电影观众、电影从业者与电影艺术的文化载体,其问世可以说是科学普及发展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这种媒介形式以动态图像为主要方式进行视觉内容传达,是从视听角度深入塑造、传播科学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科技期刊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科技信息、推动科技进步上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程度体现了科技期刊在世界学术界的认可度与美誉度,直接反映了刊物的办刊水平。如今,国际科技期刊市场的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赢家通吃”现象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中科院的三百多种科技期刊虽从总体上反映了中国科技期刊的最高办刊水平和学术水平,但其国际化发展的时间窗口与空间窗口仍面临被挤压的危险。以中
在现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蒙古族传统医学卓有成效地长期呵护了蒙古民族的健康,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现代西方医学早已渗透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并占据主导地位,被认为是主流与正统的医学,而当地的、民族的医学则被认为是“非主流”、“非正统”的医学。但是现代西方医学对于身体某些疾病和现象不能给予充分的解释,因此为其他的解释途径留出空间,蒙医整骨疗法(术)作为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医疗技术即是如此。本研
科普动漫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传播媒介,能够以直观且幽默的方式呈现抽象且严肃的科学知识,具有寓教于乐的独特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科普动漫更能满足人们日益碎片化和娱乐化的文化需求,它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然而科普动漫的组成,包含了科学内容和非科学内容两个部分,受众关注的究竟是“教”还是“乐”,这是探究科普动漫科学传播效果的核心
日本的科普奖励制度是日本科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本的科普奖励制度对完善中国的科普奖励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本文分析了日本科普奖励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梳理日本科普政策的发展和演变的基础上,对日本不同时期的科普奖励制度、特征和作用进行了发掘和分析。研究了日本政府和民间科普奖励制度的历史分期和授奖实践,考察了日本科普奖励制度、科普政策和科普实践的内在关联,奖励制度和科普政策形成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