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的科学家形象研究--以收录于DOCUWIKI近二十年的BBC科学家纪录片字幕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22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形象是科学传播的研究方向之一,科学家形象的塑造对公众理解科学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媒介中塑造的科学家形象这一议题展开讨论,研究的重点在于报道、国产影视作品、广告等呈现的科学家形象。科学家纪录片作为连接电影观众、电影从业者与电影艺术的文化载体,其问世可以说是科学普及发展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这种媒介形式以动态图像为主要方式进行视觉内容传达,是从视听角度深入塑造、传播科学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本文以收录于DOCUWIKI平台上的近二十年BBC科学家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字幕文本作为研究样本,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纪录片中人物形象分析方式、科学家形象研究指标体系等对BBC的科学家纪录片进行分析。通过基于人物形象理论的纪录片人物形象研究与内容分析方式相结合,讨论BBC如何基于科学家角度,呈现科学家形象。
  研究发现,作为人物影像的一种表现形式,从科学家角度出发,BBC科学家纪录片通过作为媒体代表的旁白及主持人、科学家自身、学术同行、家人朋友等四个群体讲述其眼中的科学家,实现了对科学家形象的立体表达、科学相关议题的内容传达。最后,通过对比国内外媒体对科学家形象的呈现发现,科学家形象的区别根源在于国内外媒介主体对科学家形象呈现的侧重点差异性。
其他文献
南非白人女作家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2014)是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种族隔离制度下非常态的种族关系,被称为“南非社会探索者”。她一生始终关注着南非的现状,即使在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后,她依然没有放弃对后现代社会中南非人生存状态的思考。本文聚焦戈迪默后种族隔离时期的三部长篇小说《无人伴随我》(1994)《偶遇者》(2001)和《新生》(200
作为晚出的70年代作家,徐则臣(1978—)近年来相继荣获鲁迅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十届),其小说创作实力为业界所瞩目。2004年,他凭借短篇小说《花街》和中篇小说《啊,北京》登上文坛,并在中短篇小说的滋育下潜心构筑长篇小说的叙事阵地。迄今,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计有七部:从第一部长篇《午夜之门》(2007)到《夜火车》(2009)再到《水边书》(2010),徐则臣不断对精神原乡“花街”予
学位
西恩·奥凯西是爱尔兰二十世纪杰出的戏剧家之一,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创新是他的最大特点,他的“悲喜剧”引领了戏剧创新的新风向。论文通过对奥凯西五部戏剧文本的研究从而分析总结奥凯西“悲喜剧”的艺术特征。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阐述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依据、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章是对奥凯西“悲喜剧”人物塑造艺术的分析,主要从悲喜交融、矛盾交织、正侧面结合的塑造方式进行研究。第三章是从“悲喜剧”的
借助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的顺序,进而增加了课上师生及生生互动并锻炼了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对于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语言运用机会的外语教育。值得注意的是,翻转课堂上有大量小组互动。然而,外语学习的小组互动的效果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分组模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效果却未在专家与研究者之中达成一致意见。而且,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与多
学位
《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仅是中国政府对过去一年,甚至五年所做成就的总结,同时也对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计划,其中包括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生、外交等各个领域,其目的在向国内外政府与民众传达中国政府各方面的做出的成绩,了解政府的工作和中国的国情与发展现状。是外国了解中国的最好载体,也是中国向世界介绍自己的重要途径。所以《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全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在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Halliday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也就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即通过语言,讲话者可以表达态度和判断,并且可以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  关于人际功能的实现方式,Halliday主要从语气和情态的语法层解释。然而,实现人际功能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这两方面。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和评价理论来研究人际功能。从收集的文献来看,人
学位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优越的教育熏陶和俄裔美籍作家身份赋予了纳博科夫自身俄美双重的文化背景,同时也造就了其文学作品的独特风格。而《洛丽塔》作为他最为人称道的成名作,却在发行之初引来颇多争论。小说的大部分篇幅是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的独白,讲述着自己一个中年男人对一个未成年少女的爱恋。禁忌的道德关系,动人心弦的言语,精巧的叙述技巧,将大多学者的目光集中到对该作品本身文
学位
唐朝诗歌文化是中国古典诗歌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词句充实了诗歌文学的艺术内涵和精神世界,故而唐诗英译具有不可忽视的传播意义。自1999年谢天振在《译介学》书中首次提出“文化意象”这一术语后,诗歌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地关注。另外,唐诗蕴含着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文化意象,而承载多重文化信息的意象使诗歌翻译变得更加困难与复杂。而且,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的差异性
学位
修辞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牡丹亭》中重要的语言成分。修辞使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同时也给《牡丹亭》的翻译过程增加了难度。笔者认为:在对《牡丹亭》的翻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修辞翻译的理解。本文从格式塔理论的视角对《牡丹亭》中修辞翻译进行研究,为修辞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探究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使修辞达到有效传递,以验证格式塔理论在修辞翻译过程中的阐释和指导作用,对修辞翻译的相关研究也具有
学位
自互文性理论进入中国以来,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历史。互文性研究逐渐在中国掀起了研究热潮,为我们探究文本的结构,语言与社会语境的相互建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互文性研究逐渐呈现多视角、多维度的研究,引起了修辞领域和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共同关注。但是,与国外相比,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仍然较短且不够深入,往往驻足于对互文性的界定和互文手段的描述,尚未获得系统的理论层面的理解与阐释,围绕政治文本互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