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类型剧史上,像穿越剧这样在网络上掀起热潮并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都产生影响的还实属罕见。穿越剧在毁誉参半中迅速崛起,又在观众、媒体和监管机构的“联合绞杀”下淡出电视荧屏。一边是批评声不断,一边是收视飘红,穿越剧所引发的“穿越热潮”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穿越剧的魅力何在,其背后究竟蕴含着国人怎样的社会文化心态,这是本次研究将要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对深入了解穿越剧这一类型剧有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穿越剧的社会文化研究对了解当代中国80后和90后的心态有所裨益。穿越剧鲜明的叙事特征常常让研究者将关注点集中在“穿越”二字,却忽略了它作为电视剧对社会文化的折射。因此,本文在对穿越剧进行概念界定后,将对穿越剧进行两个层面的研究:穿越剧的描述性分析和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分析。对穿越剧的描述性分析主要包括对中国穿越剧发展阶段的系统梳理、对穿越剧的内容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穿越剧的叙事特征。将穿越剧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高峰期—受挫期”四个阶段是本文的特色之一。对穿越剧的内容分析则打破了以往穿越剧研究侧重文本分析的局限,所得结果则同时为叙事特征和社会文化分析提供数据上的支撑。以内容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笔者归纳出了穿越剧区别于其它类型剧的三段式结构及其在情节设置上的特色——穿越前的受难、穿越后的逃离行为、与言情剧相似的情感发展线路、爱情与历史双线并行、两种文明的冲突和现代人在古代的优势。对穿越剧深层次的分析则是以叙事特征为突破口,挖掘“穿越”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首先,从心理学、传播学的角度探析穿越剧热播的原因,指出逃避心理、移情心理、偶像崇拜心理等心理因素、受众的对抗式解读方式和传统媒体与网络平台在推动“穿越热”的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其次,通过对穿越剧文本的性别特征、穿越剧中女性意识的凸显、穿越剧中的“男色”消费等三方面的分析揭示穿越剧中摇摆不定的性别立场:表面看似彰显女性的“自我”,其实质是男权的回归,并通过对《步步惊心》的个案分析来进一步论证笔者的观点;再次,以《步步惊心》为例透视“四爷党”“八爷党”等标签化行为背后的择偶观,指出穿越剧的女性观众在择偶时偏于感性的特征,对爱情的渴望和美好幻想的同时也注重对方的个人品性;最后,通过穿越剧历时层面和共时层面的互文性分析,指出青少年亚文化、企业亚文化、单身亚文化等社会文化现象在穿越剧和穿越文中的艺术呈现,以此得见穿越剧互文手法的运用除了消费社会文化以获取经济利益之外的另一种可能——社会文化的呈现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对穿越剧进行叙事和社会文化两个层面的解读,笔者以为,穿越剧在揭示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文化观念上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穿越剧在主题表现上的狭隘性,以“爱情”为主题的穿越剧只关注人物的个人情感发展,缺乏普世情怀。电视剧往往是为了穿越而穿越,忽略穿越行为的科学意义。为了收视率而只一味迎合观众的逃避心理和娱乐心理,将穿越剧变成“遇见帅哥美女的美好乐园”,弱化其在社会文化呈现和价值观引导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