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其中风意象内涵较为丰富多样,为历代诗人所喜爱。纵观魏晋诗歌发展的长河,“风”是频繁使用的意象之一,也是诸多自然意象中比较为多变灵活的一个。“风”从先秦时就已经具有丰富的内涵,随着诗歌的发展,风意象在类型和内涵上逐渐丰富,成为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意象。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人开始在文学创作中体现自我内心世界,因此风意象在此期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以逯钦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其中风意象内涵较为丰富多样,为历代诗人所喜爱。纵观魏晋诗歌发展的长河,“风”是频繁使用的意象之一,也是诸多自然意象中比较为多变灵活的一个。“风”从先秦时就已经具有丰富的内涵,随着诗歌的发展,风意象在类型和内涵上逐渐丰富,成为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意象。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人开始在文学创作中体现自我内心世界,因此风意象在此期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为蓝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散点透视的研究方法,分析魏晋诗歌中风意象的发展演变历程,探析风意象对古代诗歌发展的影响及意义。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对魏晋诗歌中的风意象进行具体的研究。第一部分论述了先秦两汉时期诗歌中风意象的发展状况,选取了《诗经》、《楚辞》和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汉代诗歌为例,来溯源早期风意象的表现特点以及所蕴含的审美价值。第二部分选取了曹魏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曹植和阮籍为例,以两位诗人作品中风意象所呈现的特点,来探究时代特征对意象内涵的影响。第三部分选取两晋时期的陆机、陶渊明为例,对二人诗歌中所蕴含的风意象作细致的分析,剖析风意象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把握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在思想情感上的变化,探究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对风意象的发展影响。最后对风意象在魏晋时期发展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风意象在古代诗歌意象发展中的深远意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以及“四种危险”数次强调党的自我革命。这是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和鲜明特色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高度凝练和概括出来具有特定指向的标识性的概念和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同时更是向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创新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对自身落后的思想、体制机制等进行的变革,并在
马克思以人的全面解放为总纲探究了文化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了具有前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文化价值观,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基垫,还有效地指导了中国的文化实践。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学界对马克思文化价值观的独立研究未成体系,加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刻不容缓,故本文对散见于马克思著作中的文化价值论点进行归集,客观再现马克思文化价值观的原貌,并据此得出其
杜文焕以武将之威而名垂青史,史书记载的是他的雄姿英发,骁勇善战,他多次领兵作战,力挽狂澜。退出战场的杜文焕俨然一副翩翩文士之貌,醉心三教,爱好文学。他隐居于太霞精舍,与各界友人往来密切;他游历江南,修文著书。现存世两部著作:《太霞洞集》《三教会宗》。《三教会宗》这部文集内容丰富,不仅辑录了杜文焕关于三教的思考,还保存了一定数量的日常诗文作品,是深入研究杜文焕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是对《三教会宗》文集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建党纪念活动,回顾党的历史发展,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为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喜迎中国共产党100周年诞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人民正朝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回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建党纪念活动的做法、总结经验,对于今
苏轼的一生与佛禅有着不解之缘,他的诗文创作中有大量与佛禅相关的作品,对苏轼和佛禅同时感兴趣的后人发现了这一情况,把苏轼有关佛禅的作品辑录成书,题名为《东坡禅喜集》。《东坡禅喜集》目前可见有三种版本类型:徐长孺本、凌濛初本和刘仁航本,本文是对这三种版本类型的《东坡禅喜集》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苏轼生平与佛禅的因缘,以及后世对苏轼佛禅作品的集结。第二部分研究徐长孺本《东坡禅喜集》,
无论是唯意志论、宿命论还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想,都宣扬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这一基本观点。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以后,经典作家们从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现实状况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民主体思想。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梳理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
宾贡进士是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唐宋时期是中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吸引了众多域外学子来华求学,唐穆宗长庆初年(821),朝廷针对海外有才学者选拔宾贡进士,更是开启了域外学子以科举进入中国官场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同朝鲜半岛山水相邻,唇齿相依,在远古时期就已有交往,此后一直未有断绝。在数千年的交往岁月中,朝鲜半岛的发展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慕华之风盛行,来华求学人员众多,所以
解放战争时期清涧县的支前工作是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进行的,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支前意识的单薄性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劣性,导致支前过程并不顺利,天灾与人祸的双重交加,人民群众的生存岌岌可危,生产与战斗之间的矛盾凸显,冲突愈加激烈。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人民群众在困难中重生,在曲折中前进,通过开荒拓地、推广植棉,栽桑养蚕,发展纺织,为支前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清涧县支前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6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子长县采取多种措施,深入开展了广泛的民众动员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首先,推行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了民众的政治觉悟,扩大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认识;此外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对党员意识形态的引领,培养积极分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了新生政权的建设;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抗日要求的指示精神,注重发展抗日救国民众团体,为抗战打下坚实的组织
北宋西北地区是宋与辽、党项西夏政权之间的缓冲地带。鉴于该地区自唐末五代以来已发展成为吐蕃、党项、回鹘等少数民族族众分散、各有首领、互不统属的状况,宋朝因地制宜,通过酋其首领、设置蕃官的方式进行羁縻统治。在北宋与党项西夏政权近一百五十年的和战关系里,蕃官家族累世保塞成为普遍现象,兼具时代、地域特色的蕃官家族群体出现于北宋西北地区。刘氏、胡氏家族是宋夏边境两种发展类型蕃官家族的代表。他们同为内附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