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中毒机制在二十世纪后半叶有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在对重金属镉、铅的研究中发现,金鱼(红鳟)与植物(万年青)摄入镉、铅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组织SOD活性的变化,并发一系列生理异常现象。对于植物,会引起生产能力的下降,叶绿素等植物构体表现为不同的标志现象。对于金鱼,则引起生理行为、细胞结构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实验通过对金鱼与万年青的人工培养,研究在受重金属镉(Cd)、铅(Pb)胁迫下外在特征与内部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并与环境中实际的生物进行对比研究,摸索环境中Cd、Pb引发的生物标志物,力求对环境生物标志物的形成机理作一阐述,并找出相对合理的污染评价方式。 镉、铅致金鱼环境生物标志物形成的研究部分,通过对实验室静养金鱼的培养、染毒,发现重金属Cd2+及Pb2+对鱼有突出的损伤作用,实验发现鱼在受到Cd2+胁迫的时候,出现反应活动异常、组织结构病变,细胞超微结构特异、组织SOD活性变化等显著特征,鱼体死亡率对数与受试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实验分析重金属作用于鱼体的过程、途径以及生物吸收的内在机理,有利于从理论上阐释重金属的危害。论文力求在实验基础上,探求重金属引起生物体内物质传送、转化及引起生物体内在功能改变的原因,分析Cd2+、Pb2+污染生物体的内在机理。通过不同的测量参数予以定量,发现环境激素物质Cd2+的介入引起鱼能动强度、游水方向、游水高度、单独鱼体间距以及生理周期等的改变,并且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得出对鱼体行为参数改变的监测是研究行为生物标志物的有效途径。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肌肉、腮、肝脏等组织SOD活性的变化,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了重金属污染物摄入鱼体引发的功能改变。 镉、铅致万年青环境生物标志物形成的研究部分。随着工业社会步伐的不断前进,重金属污染也在不断加剧。由于植物有超强的金属富集能力,人们希望通过植物来监测环境污染的程度,通过对植物的内在反应机制、现象的探讨,了解重金属对生物包括植物的危害作用、毒性机理,寻找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手段,并能够得出实用的植物治污方法。论文通过对实验室内人工静养植物的重金属离子胁迫培养,与环境自然生植物进行对比,研究Cd2+、Pb(2+)对植物生命活动的的影响,选择叶绿素及组织SOD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发光方法,研究发现万年青在受Cd2+、pb2+胁迫后,叶绿素发光及细胞SOD活性有较明显变化。将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引入环境监测实验程序,通过研究植物SOD对发光的抑制间接分析植物SOD活力,进而研究内部功能的改变。应用超微弱化学发光分析叶绿素有效反应了植物受污染后生产能力的变化。因此,素和SOD可作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反应重金属对植物体毒害的程度。 最后,对环境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下一步的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