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多变的因子,其发展变化除了受到外部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语用主体,即人类的认知水平与能力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新词汇增长迅速,除单一的个体发展外,还呈现出集群化的特点。这些集群化的词汇有着同样的结构,而且,结构相同的部分意义也相同。这种不断被模仿复制的结构及其固定的意义,有着一定认知机制的参与。语言本身是一种模因,通过人脑不断地被模仿与复制,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由于这种集群化的词语在现阶段具有多产性,因此被看成是相对的强势模因,这些强势语言模因通过不断的被选择,复制和传播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模因的生命周期是由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部分组成的。其生命周期每一阶段的完成都与人类认知紧密关联。本文试图以汉语“XX商”为例,为语言模因寻求认知理据。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各种理论,旨在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在形成“XX商”语言模因结构和固定意义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认知机制?2)“XX商”语言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是如何分别与认知关联的,其形成主要有哪些认知理据?研究结论表明:1)“XX商”语言模因结构的形成主要运用了认知转喻的机制,其意义的固定主要运用了认知隐喻的机制。这两者都是人类认知概念化的结果。2)在“XX商”语言模因的同化阶段,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注意观和突出观都反映在了同化过程之中。记忆阶段的完成是由于这些具有相同结构的词汇不是单一存在的,他们构成了一个范畴,新出现的词语与已经存在的范畴基本层次词汇有相似性,因此,容易记忆。“XX商”语言模因的表达则主要是受人类自身经验的影响,语言具有体验性。另外,之前已存在的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可作为认知参照点,通过运用已形成的“XX商”语言结构式,很容易就创造出新词汇来表达自身经验。语言模因的传播则是一个由宿主到宿主的循环过程,这一阶段既是模因生命周期的终点,也是新起点。它被抽象为认知语言学的始源-路径-目标意象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