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目前克山病病区及非病区土壤、粮食、头发中的硒水平差异及病区县中克山病检出率与硒水平的关系,为硒缺乏学说提供新的证据。 方法:以年均收入最低为原则在黑龙江省选择6个病区县、3个非病区县,每个病区县选择2个病区乡,每个病区乡选择1个病区村。每个病区村选择10户家庭,采集发样、粮样、土样,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各种样品中的硒水平;家庭调查问卷获得每个家庭的户主年龄、家庭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量、膳食构成、经济收入等信息:在每个病区县随机选择1个病区村进行克山病病情调查。 结果:共采集了534份发样,446份粮样,180份土样:非病区县的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及全人群发硒,玉米及总体粮硒含量高于病区县,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县的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及全人群发硒,玉米及总体粮硒的硒缺乏比例高于非病区县,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县和非病区县在户主年龄、家庭人口、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人均收入这5方面相似(p>0.05),而在膳食构成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问卷中患病人数与粮硒合计值呈负相关(r=-0.828,p=0.042):慢型克山病检出率与大米硒水平呈负相关(r=-0.999,p=0.021):总克山病检出率与成年男性发硒(r=-0.998,p=0.037)、成年女性发硒(r=-1.0,p=0.019)呈负相关。土硒与儿童发硒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08)。 结论:病区居民和非病区居民在内外环境硒水平还存在差异,克山病检出率与内外环境硒水平存在负相关,补硒措施及硒水平监测应继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