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募基金因管理规模巨大且发展成熟而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代表。本文从公募基金每季度报告披露引起许多中小投资者关注这一现象引出基金持股比例变动信息能否提升中小投资者投资收益率这个问题,若想解决此问题,则需要对基金持股比例变动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因为公募基金在投资专业性方面优于中小投资者,且公募基金持股比例是基金经理基于对股票深入研究、分析而形成的投资决策,进而调整基金投资组合内股票的数量,导致基金持股比例相应变动,即基金持股比例变动含有基金研究、决策等信息,所以研究基金持股比例变动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关系能够回答上述问题。如果基金持股比例变动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那么基金持股比例变化就能够给中小投资者带来指导意义,提高中小投资者的收益率。 由于中国股票场内市场分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三个不同层次的市场,且每一种市场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公募基金在各市场采取的投资策略也有不同,因此本文将对三个不同市场分别进行研究,以确认研究结论能否适用于三个不同市场,并比较出在哪个市场中基金持股比例变动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关系程度最强。如果基金持股比例变动对股票收益率在某个市场影响程度较大,则基金持股变动信息越能帮助中小投资者在该市场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因此本文还将找出基金持股比例变动对股票收益率影响最大的市场。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基金持股比例变动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关系——基于不同市场的研究。第一章引出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并且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公募基金和三个市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公募基金市场投资的信息优势、决策优势、交易优势和风险控制优势,利用事实数据说明公募基金投资表现优于中小投资者;同时分析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三个市场因自身特点而导致公募基金在各市场投资所采取的投资策略不同,预判公募基金持股比例变动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在三个市场中程度有所不同。第二章文献综述则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寻找可借鉴的研究方法。第三章相关理论部分对基金持股变动与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本文需要验证的两个假设。第四章提出研究假设和作出研究设计,主要是变量的选取和样本的选取。第五章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两个假设,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于变量的选取,考虑到个股收益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在自身因素方面,主要是受公司规模和业绩方面影响最大;在市场因素方面,有市场行情因素、投资者买入卖出因素、交易活跃等因素。综合以上考虑,同时借鉴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最后以股票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基金持股比例、基金持股比例变动和虚拟变量为解释变量,以指数收益率、公司规模、账面价值比、流通股占比、个股换手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对不同市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本文对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三个市场分别选取不同样本数的样本股,而选取的样本时间段相同,为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对样本数据进行删选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确定研究假设后建立回归模型,采用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确定各模型采用的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发现,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采用的回归模型不同,最后在最适合的回归模型下得到回归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两个假设。结果显示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中,股票季收益率与基金持股比例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三个市场的相关程度不同,在中小板市场中相关程度最大。基金持股比例变动与股票季收益率之间也是正相关关系,且中小板市场基金持股比例变动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相关性最大,创业板市场次之,主板市场相关性最弱。同时,公募基金首次买入对当期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在三个市场中也不同,其中对于主板市场股票,若是基金首次买入该股,则该股票当期收益率往往是下降的;而对于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股票,若该股是基金首次买入,则该股票当期收益率往往是上升的。 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中小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由于基金持股比例及基金持股比例变动均与股票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在中小板市场,基金持股比例变动对股票收益率影响最大。中小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跟踪基金持股比例的变动进行策略投资,尤其是追踪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中首次被公募基金买入的股票,投资收益效果会更加明显。 本文的创新点便是在构建模型中引入了新的变量,添加了一个解释变量和一个控制变量。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对于公募基金首次买入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引进虚拟变量 D,该变量是判断公募基金投资该股票是否为第一次买入,如果是第一次买入,那么这种基金持股比例变动是否能带来更大的正收益。因为首次买入的股票代表公募基金对该只股票从原先的不看好转为看好,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公司的基本面转好或者盈利预期改变导致公募基金对其期望收益率上升,此种情况下个股收益率受到公募基金买入而产生的影响较大,此外公募基金首次买入更能带来羊群效应。而引入的控制变量则为流通股占比,本文从供给与需求理论和流动性溢价理论解释了该控制变量不可或缺的原因,并在后续的回归过程中对该控制变量进行了解释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