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下石灰与生物质炭施用对雷竹林酸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酸化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诱发农作物土传病害,提升重金属等污染物活性,进而威胁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安全。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是我国南方山区重要的经济林之一。然而,长期集约化经营导致了雷竹林土壤酸化、肥力衰退和微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雷竹林可持续发展。如何改良雷竹林土壤酸化、恢复其生物学功能是困扰当地农、林管理部门和农户的技术难题。石灰和生物质炭施用对改善农田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等方面有积极作用,然而,在田间尺度下石灰和生物质炭施用是否能有效改良雷竹林土壤酸化、恢复和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尚不明确。鉴于此,本论文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的典型雷竹林酸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两种用量生物质炭单施及其与石灰配施的田间试验(共6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10 t ha-1生物质炭(B1);20 tha-1生物质炭(B2);单施4 t ha-1石灰(L);10 t ha-1生物质炭与4 t ha-1石灰配施(B1L);20 t ha-1生物质炭与4 t ha-1石灰配施(B2L)),跟踪监测了不同处理1、3、6和12个月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基础呼吸的变化,探讨了石灰与生物质炭单施和配施处理对雷竹林土壤的化学和生物学改良效应。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石灰与生物质炭单独施用和两者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交换性H+、Al3+含量和交换性酸总量,改善雷竹林土壤酸化状况。与CK相比,石灰施用在4个时期均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pH 1.7~2.0个单位;单施生物质炭也显著提高了 pH(0.12~0.51),降低了交换性酸(17.62%~44.88%)和交换性铝(21.58%~48.97%)的含量;与石灰相比,生物质炭对土壤酸度降低幅度小。石灰与生物质炭对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两者配施更有利于降低土壤潜性酸含量。(2)单施石灰与生物质炭以及两者配施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且生物质炭与石灰配施促进了土壤碳含量。施用石灰对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电导率,而生物质炭施用在不同时期均降低了土壤容重(5.47%~13.34%)但对电导率影响不大;单施生物质炭与石灰以及两者配施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5.74%~56.83);石灰施用对土壤总氮、速效钾和有效磷无显著影响,而生物质炭施用提高了土壤全氮(8.61%~12.34%)和速效钾含量(8.79%~70.76%)。单施石灰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0.67%~9.75%),而单施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15.24%~27.84%);生物质炭与石灰配施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在试验6个月内,单施石灰显著提高了易分解碳组分含量,促进了土壤惰性碳向易分解碳的转化;施用生物质炭降低了 土壤可溶性碳(DOC)含量(3.37%~30.08%),提高了惰性碳组分含量(53.09%~128.12%)。(3)石灰与生物质炭施用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但不同类群微生物对石灰和生物质炭施用的响应存在差异。单施石灰能较大程度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72.11%~143.28%)、氮(76.43%~460.97%)含量与细菌 16S rRNA(43%~266%)、真菌18S rRNA(41%~145%)和古菌16S rRNA(115%~289%)基因拷贝数,而生物质炭处理仅较小幅度提高了微生物量氮含量与细菌、真菌基因拷贝数。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土壤pH和交换性酸含量及DOC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生物质炭和石灰施用后引起的土壤酸度降低和可溶性碳组分含量的变化是驱动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原因。(4)石灰和生物质炭施用显著改变了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但不同土壤酶对石灰和生物质炭施用的响应也存在显著差异。单施石灰较大幅度提高了α-葡萄糖苷酶(50.97%~209.25%)、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20.96%~230.97%)和亮氨酸氨基酞酶(7.59%~59.02%)活性,降低了酸性磷酸酶活性(40.13%~64.10%),而单施生物质炭对其影响程度较小;与单施石灰相比,生物质炭与石灰配施一定程度降低了α-葡萄糖苷酶(12.37%~25.47%)、β-葡萄糖苷酶(23.14%~58.70%)、纤维二糖水解酶(6.15%~55.33%)、β-木聚糖苷酶(3.32%~71.70%)、亮氨酸氨基酞酶(6.90%~23.04%)、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5.02%~111.11%)活性。生物质炭与石灰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酸性磷酸酶除外)。土壤酶活性变化与土壤含水量、pH、可溶性碳和微生物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5)土壤呼吸作用在单施石灰后的前6个月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为32.76%~54.15%,而单施生物质炭对这段时期内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与单施石灰相比,生物质炭与石灰配施后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降幅为9.00%~27.65%。因此,生物质炭与石灰配施能一定程度抵消石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促进效应。此外,不同采样时期土壤呼吸存在差异,石灰对土壤呼吸的促进效应随时间逐渐降低。综上所述,石灰和生物质炭施用均能不同程度改善雷竹林土壤酸化、提高土壤养分和生物学功能状况。相比生物质炭,石灰在促进土壤pH、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但可能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持;生物质炭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且与石灰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库,一定程度抵消石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促进效应。因此,生物质炭与石灰配施可为雷竹林酸化土壤改良以及土壤固碳减排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影像遗传学主要用于揭示神经精神疾病风险基因的发病机制,并了解人脑结构,功能和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以体素为单位的全脑成像表型被用于检验与遗传标记的关联,而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内对科技英语语料的需求显著增加,同时也对科技英语的汉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英语文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使用长句。英汉科技文本中长句的句式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翻译时要根据译入语读者的表达习惯调整句子结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使译文通俗易懂。基于上述特点,本报告在顺应论的指导下,从语言结构顺应的句子层面,探讨了译者应如何做出选择,使源语顺应目的语长句的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在评价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微观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并与病
全球气候变暖对社会造成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发展低碳逐渐成为趋势。在此情况下,低碳物流也应运而生。物流业是促进区域流通方式转变,能够增强经济的竞争力;传统物流业已不适合低碳的最新要求,要将物流业的碳排放强度作为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提高物流业低碳竞争力。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合理科学地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低碳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是发展低碳物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对发展安徽省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在部分行业如电镀、医药、农药化工、金属加工、造纸产业会产生大量的含磷废液,对水资源及自然生态造成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垃圾焚烧飞灰作为一种危险废物急需有效处理。垃圾焚烧飞灰是垃圾焚烧厂处理垃圾产生的一种危险废物,目前关于飞灰作为吸附剂除磷以及高含磷废液(浓度在1000mg/L以上)的研究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垃圾焚烧飞灰进行高
空化现象是由于流场中液体内部的局部压力降低而导致的液体汽化并产生空泡的现象。在大推力液氢/液氧火箭推进系统中,低温流体空化现象常有发生。低温流体与常温流体相比,会受到热效应的影响,在空泡及附近区域产生明显的温度梯度,使得空化发展和溃灭与等温情况有显著不同。目前对低温空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低温流体空化的热效应和脱落机理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和实验研究还不够透彻。本文构建了基于Realizabl
背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公认为慢性心力衰竭(HF)伴心脏运动不同步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表现为无反应或低反应。而CRT围手术期的管理及术后随
泄水建筑物下游局部冲刷问题是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为了研究泄水建筑物下游冲刷平衡状态下冲刷坑的形状和深度,本文以当卡水电站为研究对象,以模型试验的16
横向气流中液体射流雾化特性会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射流雾化近场液柱的快速变化和不规则液滴的大量存在限制了传统测量技术的应用,目前仍然缺少该区域中液柱破碎的动态过程以及破碎后液滴参数的空间分布数据,而这些数据对于深入认识雾化过程以及高精度数值模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搭建了脉冲同轴全息三维成像系统,通过25000帧每秒的高速相机和5.5μm×5.5μm像素尺寸的大视场高
磷基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然而土壤中含有的铁氧化物能够与磷基材料发生交互反应,且水分会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氧化铁形态,因此,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铁氧化物对磷基材料钝化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土壤中典型的铁氧化物-水铁矿为研究对象,考察在持续淹水和干湿交替水铁矿对羟基磷灰石(HAP)稳定化土壤中铜镉的影响。结论如下:(1)两种水分条件下,HAP和水铁矿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