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主即山川之主——大禹,史前传说中的帝王和治水英雄。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堵”为“疏导”;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他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因此在中华大地上,人们尊称禹为川主(山川之神),顶礼膜拜。据民国时巴蜀地区县志,遍布全川的川主庙、川主宫,多供奉的是秦蜀守李冰及李冰的儿子李二郎的造像。川主信仰是宋元以来巴蜀道教的一大特色。在都江堰地区的二王庙,李二郎甚至取代了父亲李冰,位居主殿。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四川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等多种民俗形式缅怀巴蜀地区的治水英雄。川主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生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文化遗产和财富,它所代表的社会观、价值观,既为统治阶级极力推崇也被普通百姓接受。在李冰身上,凝聚了“爱斯民”①“绍往圣”②的优秀品质,三教九流各取所需虔诚供奉,都寄托了各自的一种思想和愿望。它的形成发展投入了平民太多的幻想和期望,更容易让人们接受,历代统治者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把川主推到了“神”的高度,使他成为了政治思想的代言人。近代,川主信仰已逐渐淡出民俗生活,但丰富的川主造像,遍布各地的川主庙、川主祠,作为历史遗迹,见证了川主信仰曾经的辉煌。《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历史名著中鲜活的人物、传说,给川主信仰的流传注入了生生活力,五代时杜光庭在《广成集》中收录了大量祭祀川主的醮词,堪称为道教醮词中的典范。都江堰二王庙在清明时期举行的开水节,是祭祀川主李冰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正是这些历史遗迹形式保证了川主信仰的完整性。下面就本文各部分的内容作一下简要说明。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巴蜀川主信仰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现代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巴蜀川主朔源。宋元以来,川主信仰与梓潼信仰是巴蜀道教信仰中的一大特色,川主信仰的流传与都江堰区息息相关,川主信仰来自民间,曾经广泛流行于全国。第三部分,巴蜀川主信仰流变。信仰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祭祀仪式、神灵事迹,这些材料都散见于方志、文集、笔记、碑记中,通过材料的整理,简要叙述巴蜀历史上的川主李冰、李二郎、赵昱、杨二郎;对川主事迹或神迹、官方对川主的历代封赐情况做一总结。第四部分,巴蜀川主信仰与治水文化紧密联系的。四渎之一江渎神祭祀地点自唐代以后选在成都;唐宋以来中央政府对李冰、李二郎的加封不断,到宋代地方政府对灌口二郎神的打压,甚至推崇道教的川主赵昱,来取代灌口二郎神,从信仰反映出的深层次政治、经济原因入手研究川主信仰在唐宋时期的发展变化。第五部分,川主民俗研究。川主信仰民俗概述、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祭祀川主的斋醮科仪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