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参与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协调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研究影响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主要因素和动力,探索更为有效的社区参与模式,本研究选取北京6个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12个农村社区的村民进行了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通过对12名自然保护区管理者、12名村干部的访谈及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256名居民的问卷调查,获得大量一手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从社区居民的个体特征、家庭经济特征、社区居民从自然保护区获得的收益情况、外部环境4个方面13个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管理意愿的显著性。同时,对选取的6个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状,社区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访的2个社区的典型情况做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于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参与水平较低,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形式以护林防火、管护为主,并不能涉及自然保护区规划、管理方面工作。在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意愿的相关因素中:文化程度、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状况、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状况、野生动物损毁庄稼状况、增加工作岗位、收入增加这6个因素影响显著,其余因素影响不显著。建立社区参与式管理模式限制性因素与优势因素并存,其中限制性因素主要为:居民文化程度较低;村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对自然保护的相关法规不了解,经济补偿政策一刀切,未考虑村庄之间的差异;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优势因素主要为:村民具有参与保护区保护活动的经验和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意愿;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持支持态度;社区居民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受益是促进居民进一步参与的主要动力。根据对以上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自然保护区机构设置和能力建设,建立社区参与的制度基础;2)建立保护区和社区的沟通渠道,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层次和领域;3)完善社区参与的激励机制,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4)重视当地传统知识和文化,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6)依托生态旅游,带动参与机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