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MOFs储氢材料成型与强化传热措施研究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MO及各国制定的船舶污染物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在船舶实施清洁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氢能在船舶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而安全、高效的船用储氢技术的研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由于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同时又具有结构可调的优点,MOFs储氢被认为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储氢技术。MOFs储氢的应用同样面临高效吸附储存介质及其配套的强化传热措施的研发两大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结构与储氢性能稳定的MIL-101(Cr),就其在船舶环境中应用面临的储存系统强化传热问题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MIL-101(Cr)制备及其强化传热措施比较分析。MIL-101(Cr)由不添加氢氟酸的方法合成,强化传热则主要通过添加膨胀石墨(ENG)和在吸附床中布设蜂巢状传热翅片实现。制备试样的结构参数选用Micromeritics3Flex全自动微孔吸附仪在77.15K下由氮在制备试样上的吸脱附数据,并分别由Horvath-Kawazoe法和BET标绘,确定孔径分布(PSD)和比表面积;热导率则通过TC3000导热系数测量仪测得。结果表明,MIL-101(Cr)试样的BET比表面积为3156m2/g,试样在掺混质量分数为5%、10%、15%、20%的ENG后平均孔径未明显改变,但比表面积分别降至2171m2/g、1723m2/g、1646m2/g、1571m2/g,对应的热导率提高了1.56、2.58、4.81、6.04倍;MIL-101(Cr)布设蜂巢状传热翅片后的综合热导率约为0.2277W/m·K,与掺混10%wtENG时试样(记为MEI-01)的相近。添加ENG可增强MIL-101(Cr)复合吸附剂的热导率,但也会由于比表面积的减小而影响氢在其上的吸附性能。
  氢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测试与分析。为确定氢在制备试样上的吸附热,同时展开吸附平衡模型分析。首先,在温度区间77.15K~87.15K、压力范围0~100kPa,由Micromeritics3Flex测试氢在试样上的低压吸附平衡数据,标绘出亨利定律常数后,计算氢在吸附剂上的极限吸附热。在相同的温度区间,使用Setaram PCT Pro E&E测试氢在吸附剂上0~6MPa的吸附平衡数据,利用Toth方程计算对应的绝对吸附量后,确定氢在各吸附剂上的等量吸附热。结果发现,在测试温度压力范围内,氢在MIL-101(Cr)和MEI-01上的极限吸附热平均值分别为7.368kJ/mol和7.042kJ/mol,表明氢分子与MIL-101(Cr)之间相互作用更强,氢分子更易于在MIL-101(Cr)上吸附;77.15K时,Toth方程预测氢在MIL-101(Cr)和MEI-01上吸附平衡数据的累计相对误差为3.62%和3.37%;根据Toth势函数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得到的氢在两试样上的等量吸附热平均值分别为3.20kJ/mol、3.18kJ/mol和3.94kJ/mol、3.89kJ/mol。进一步说明,在测试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试样在掺混ENG会由于比表面积的减小而降低氢分子与吸附剂之间的吸附作用。
  MIL-101(Cr)及MEI-01储罐的充放氢试验。为比较两种强化传热措施对储氢系统充放气过程中热效应的影响,根据实验室3.5kW氢燃料电池发电测试平台在与典型工况下输出功率对应的燃料消耗率,选用3.2L适型储罐,对储罐填充950g MIL-101(Cr)、820g MEI-01、930g MIL-101(Cr)+蜂巢传热翅片三种情况进行充放氢试验。常温试验流率取10L/min、20L/min、30L/min,然后在液氮温度、20L/min流率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发现,常温、预设压力7MPa时、10L/min、20L/min、30L/min流率对应的储罐平均温升、温降均分别为8℃、10℃、11℃,累计充气量为4.48g、4.1g、3.96g,有效放氢量为3.34g、2.95g、2.81g。低温时储罐的充/放气量和有效充/放气时间均比常温时的多;低温下,储罐在装填MEI-01或布设传热翅片时的可利用容积比率(UCR)为0.76、0.72,均小于常温时的0.83和0.81。布设蜂巢传热翅片后,储罐在低温下的有效放氢量和有效放氢时间为6.68g、620s。在储罐内布设蜂巢传热翅片的充/放气量高、有效放气时间长,有利于缓解船用MOFs储氢吸附床的热效应,同时提高燃料电池电力推进系统运行时长。
其他文献
传统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在改善柴油机经济性和动力性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因其废气流通截面固定,无法满足全工况下柴油机的进气需求。相继增压技术能够扩大柴油机运行范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柴油机转矩和降低燃油消耗率。而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GT)可通过调节喷嘴环开度改变废气流通截面改善增压压力,提高低工况下柴油机的部分性能。
  本文以型号为GTB15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GT)、M12增压器为研究对象。通过GT-Power仿真软件将原机改造成带有VGT的相继增压柴油机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研究。
我国进口石油大多数依赖油轮运输,货油在运输途中需要进行加热保温,目前油轮上普遍采用人工手动调节蒸汽供给阀来控制调节货油舱货油的加热保温。人工控制货油加温时易会出现操作失误或工作疏忽,从而导致货油加热保温效果不理想。此外,货油加热控制过程的干扰因素较多,油轮货油加温控制对象具有纯滞后、非线性和时变性的特点。因此,为了提高油轮货油的加热保温控制效果,有效控制货油温度/粘度,以保证油船顺利到港卸货,本文进行利用所搭建的货油加温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实验台,开展货油加温的模糊PID控制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人艇作为一种能够搭载多种功能模块的智能化平台,能够承担越来越多的任务。无人艇在工作过程中,对航向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无人艇在航行过程中存在动态模型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以及外界扰动等因素,本文结合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的优点,设计基于线性自抗扰算法的航向控制器,并搭建了航向控制系统。文章内容主要包括:
  首先,基于无人艇相关的数学建模理论,建立了水面无人艇三自由度平面运动的线性响应模型和舵机模型,还给出了相关的环境扰动模型,以便于仿真分析。对自抗扰控制器的原理和结构进行了介绍,
根据醇基燃料燃烧特点,以现有轻油燃烧技术为基础,进行清洁燃烧醇基燃料的燃烧器技术开发;(1)配制不同混合比例的醇基燃料并进行燃料的燃烧性能测试;(2)搭建试验台,对现有轻油燃烧器燃烧醇基燃料的效果进行测试;(3)用FLUENT软件,对燃烧器的燃烧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并把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方法的可行性;(4)以轻油燃烧器为基础,进行醇基燃料燃烧器的改造设计,引入轴向叶片旋流器,并设计了烟气回流装置;(5)对不同旋流角度、不同叶片个数、不同回流口宽度的结构参数进行仿真优化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为了提高游艇的舒适性,有必要对柴油机进行动力特性分析,以找出柴油机结构上容易产生振动的部位并进行减振研究,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论文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型高速艇机进行模态分析和稳态动力响应分析,研究其动力特性和在稳定载荷下的响应。
  首先是对柴油机进行有限元模态计算。对实际结构进行一定的简化,并在CATIA软件中建立柴油机整机简化的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进行材料设置、网格划分、设置约束条件等一系列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步骤。在完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后,应用分块
摘 要:近几年来,在社会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口流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不管是速度,还是数量,都在上升。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这种现象更是十分明显。在实际情况中,人口流动虽然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但是也会加大人口服务管理问题。从城市管理的视角下来看,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在本文中,就针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探究。
期刊
本文运用CFD仿真软件对船舶湿法脱硫装置中气动乳化脱硫筒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加装湍流器、改变湍流器角度、喷雾锥角大小、喷淋器安装高度以及烟气负荷等因素对脱硫筒内气液两相流动混合的影响。同时,本文针对船舶烟气的海水脱硫技术,提出了脱硫筒脱硫性能试验台的建设方案,介绍了气动乳化脱硫筒脱硫性能实验系统的组成、仪器设备以及数据采集系统。
  根据脱硫筒工程实际应用参数与运行工况为基础选定边界条件,建立三维实体运行模型,选择使用ICEM-CFD软件针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气、液两相分别选
根据船舶客舱火灾燃料、舱室结构和通风等特点,本文选取软质聚氨酯泡沫(FPUF)为火源燃料,结合实验室尺度实验、小尺度实验、中尺度实验和数值模拟,对FPUF燃烧特性、船舶客舱火灾烟气蔓延和毒性气体分布规律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分别采用热重分析(TGA)仪、锥形量热仪(CONE)和稳态管式炉(SSTF)等研究了FPUF的热物理性质、计算了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并分析了其有焰燃烧时毒性气体的释放机理。TGA实验表明,FPUF热解时伴随初始泡沫的结构塌陷和液体多元醇的形成,热解反应通过两步机
港口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货物集散地,港口工作效率的提高会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港口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现代化的港口需要更少的人力资源,自动化的港口作业,不但节约资源而且很大程度的提高效率。港口正负压管道输送系统是港口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输送在散货装卸尤其是粉体的装卸具有很大的优势。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动控制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都可以运用到港口管道输送系统之中。本文以港口正负压管道输送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系统的设备参数和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首
目前,船舶电力推进、综合电力系统技术正飞速发展,传统的船舶动力系统正朝着综合电力推进技术方向发展。船舶直流区域配电系统被认为是一种新型配电系统,成为当前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重点研究领域。区域配电通过左右舷直流母线经滤波装置、电力变换装置向各类负载提供电能。电力变换装置具有非线性特性,在进行电能变换时会出现“承前启后”的情况:同一个电力变换模块既作为前级电路的负载又作为后级电路的电源,即发生模块间的级联,这使系统存在谐波、振荡、动态性能下降等问题。提高船舶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电力变换装置之间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