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随着左室四极导线问世,出现了左室多位点起搏,其较左室双极导线增加了起搏位点,可实现左室两个位点起搏,能够夺获更大范围的心室肌。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左室四极导线在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心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CRT应答率等方面是否优于左室双极导线。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2016年ESC指南CRT I类适应证,成功植入CRT-P/D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20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DCM)17例,缺血型心肌病(ICM)3例。符合入选标准者进入研究,给予最佳药物治疗并植入左室四极导线10例为研究组,即四极导线组,据基线资料,严格按年龄、性别、合并症、NYHA分级、最佳药物治疗、QRS波宽度等按1:1匹配的左室双极导线组10例为对照组,即双极导线组。匹配成功后进入临床研究及临床随访。研究组患者术后均打开MPP功能,两组患者术后均在心脏彩超指标及心电图QRS波时限监测下,设定当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参考E、A峰分离,二尖瓣反流面积(MRA)最小时、QRS波时限最窄时对应的房室间期(AVD)及室室间期(VVD)为优化的AVD及VVD。术后1、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心电图QRS波时限、心功能改善,在心脏彩超下评价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WTI)、常规心超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同步化指标(Ts-SD12:左室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IVMD: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同时对心功能NYHA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MN)评分表等指标进行随访。以明确左室四极导线在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心功能改善、CRT应答率、急性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脏同步化指标等方面是否优于左室双极导线。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以P<0.05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研究中,平均随访时间为7.3±1.2(月),分别植入左室四极导线(研究组)及左室双极导线组各10例(对照组),四极导线组患者术后QRS波时限较双极导线组缩短更为显著(127.1±5.9msvs135.4±9.29ms,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心脏同步化指标,以左室内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评价室内同步性,四极导线组优于双极导线组(92.00±12.90vs105.00±8.41,P=0.011),以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评价室间同步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9.53ms vs 73.4±8.4ms,P=0.643),3.四极导线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优于双极导线组(37.4±4.5%vs32.1±4.38%,P=0.016),在急性血流动力学指标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22.2±2.9cm vs 19.8±8.4cm,P=0.032),四极导线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间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5.2±2.2mmvs63.1±3.34mm,P=0.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四极导线组纽约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双极导线组(1.9±0.31vs2.5±0.52,P=0.006);6分钟步行试验,四极导线组改善更加显著,(406.5±20.14m vs379.5±24.99m,P=0.016);明尼苏达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15.7 士6.07vs17.6 士 6.44,P=0.50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术后6个月随访,其中四极导线组CRT有反应为8例(80%),双极导线组CRT有反应6例(6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极导线组反应率高于双极导线组,在CRT反应性方面,四级导线组不劣于双极导线组。6.四极导线组2例出现膈神经刺激,1例出现阈值升高,均通过改变起搏向量完全解决;极导线组1例出现膈神经刺激,1例出现阈值升高,均通过二次手术解决;因样本量过小,未做统计学分析,但四极导线组均通过程控改变起搏向量解决,术后管理优于双极导线组。结论左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左室内同步性及缩短QRS波时限,CRT应答率不劣于左室双极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