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区域。港澳属于特别行政区,深珠属于经济特区。这里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其先秦原始技术的萌芽与发展,不甚明瞭;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中国先秦技术史的研究,相对其他领域而言,学术界重视不够,不管是科技史还是考古学界投入的研究极少。具体到港澳深珠这个特殊区域,其先秦原始技术的研究,还是一个尝试性的初始工作;本文首次从技术史的角度,分析研究该地区的先秦考古材料,探讨其原始技术形态与发展。
目前,港澳深珠地区的先秦考古工作已有很大进展,其考古发掘材料和理论研究成果,为我们探讨其先秦原始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以考古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前人先秦考古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和青铜时代的原始技术,展开了讨论。
首先,简单介绍了港澳深珠的地理环境和先秦考古简史。叙述该地区先秦考古遗址的聚落形态、绝对年代数据及分期。为方便讨论,本文将距今6500至5000年的遗址统合起来称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将距今5000至3500年的遗址统合起来称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将距今3500至2000年的遗址统合起来称为青铜时代。
其次,从建筑技术、石器制作技术、玉石饰物加工技术、陶器制作技术、制(织)布技术、制骨(贝)技术、冶金铸造技术等方面,分别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的原始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阶段性分析研究。(一)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彩陶和白陶技术,标示着制陶技术的重大发展;树皮布技术则是很重要的技术因素。(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建筑技术有重大发展,同时存在干栏式建筑、普通地面建筑、夯筑地面建筑、砾石构筑建筑等多种型制的房屋,并有夯筑地面、有础柱洞、明础等较先进的技术风格出现;陶器制作技术较中期有较大发展,发现陶窑,出现慢轮修整和轮制,器类更加丰富;石器和玉石饰物制作技术较中期有一定发展,出现了一批专门生产石器和玉石饰物的制作工场;纺织布技术取代了中期的树皮布技术;制骨技术亦是新出现的因素。(三)青铜时代的制陶业空前发展,制作精美、装饰纯熟的几何泥质硬陶是其时代特征;尤其值得重视的新技术要素是青铜铸造技术的存在和铁器的出现。
最后,就技术系统、技术演进、技术特点、技术适应、技术转移、技术经济、技术研究等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一)在叙述技术系统理论和内涵后认为,技术系统是古文化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二)分项探讨了该地区先秦原始技术的演化进程。(三)以石质生产工具为重点对象分析了该地区的技术特点——打制技术与磨制技术共存、精细制作与粗略制作共存、专门制作和集中制作共存。(四)从环境变迁的角度,讨论了该地区原始技术的适应,认为环境变迁对原始技术的演化有较大影响,技术的变化是对环境变迁的适应。(五)分项探讨了该地区原始技术的转移问题,指出彩陶技术、白陶技术、冶金技术、石器制作技术和建筑技术的某些技术风格等,都是外地区技术转移的结果。(六)从交换和贸易的角度,探讨了该地区先秦时期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内部及外部的技术经济活动(交换和贸易)可能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段已经存在,并且延续到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七)对先秦技术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指出应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自然科学手段研究先秦技术史,要从先秦社会的诸多方面全方位地考察和解释先秦原始技术,还要重视技术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