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学校数量占据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半数以上,其发展关系着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然而,由于办学体制和评价方式单一,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及就业。而作为人才需求方的企业却存在招工困难,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匮乏。出现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设置和培养过程中缺乏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而且“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因此,改革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国家举办的职业学校与私人企业有效地结合,共同承担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它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思想,保证学校和企业在发展中互利双赢。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促进校企间的深度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构建更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维度入手,对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前校后厂,产学一体”模式;然后,总结我国高职院校在借鉴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对策建议。借鉴德国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高职教育的现状,提出在培养目标上强化政府统筹,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在培养内容上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注重立德树人;在培养过程中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政校行企四方合作;在培养制度上完善高职教育制度化管理;在培养评价上推进“双证书”制度,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