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交往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自人类诞生以来,人际交往一直伴随着我们。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潮流的推动下,人际交往的范围日益扩大,人际交往的频率加大,这对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人际交往作为个体进入社会关系体系基本条件,大致可分为两种形态,即生产形态的人际交往和生活形态的人际交往。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生产形态的人际交往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生活形态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丰富,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交往的异化问题。在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的推动下,西方的一些人际交往中所持的价值观,不可避免的对中国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同时,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仍然在我们的身上有所沉淀。当代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既有传统社会的特点,又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中国社会人际交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特点,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其中生产力和价值观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生产力是制约人际交往的客观性条件,当今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交往变得更方便快捷,但也可能使交往主体异化,丧失主体性。价值观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观因素,价值观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价值观规范着我们的人际交往行为;价值观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方向;价值观是对人际交往有驱动作用。中外纵横、古今交错,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价值观认同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实现人际和谐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加强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中,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需要坚持加强对集体和个人的双重制约,需要加强对中国社会上层群体的管理和监督,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