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不仅是个身份问题,而且是一个意识问题。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强烈的公民意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是加强公民意识的最佳时期。所以,对初中生的公民意识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性的对策就尤为必要。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公民意识进行理论分析。公民与民族国家相关联,既是政治共同体的公民,也是文化共同体的公民。与此相应,每个公民也包含有两种性质的意识。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公民,其公民意识包括国家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等,作为文化共同体的公民,其公民意识包括民族意识、道德意识、文化意识等。第二部分,结合第一部分对公民意识内容的分析,此部分对初中生公民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国家意识较强;权利意识开始觉醒;责任意识较强:民主意识开始萌发;参与意识较差;民族意识不容乐观;文化意识较弱;道德意识比较淡薄;文明意识较理想。第三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影响初中生公民意识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家庭、学校以及大众传媒。就社会文化因素而言,学生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以及参与意识由于受封建遗毒的影响而不容乐观,同时,当下社会多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取向歪曲对学生的公民意识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就家庭因素而言,家长制的管教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民主意识,家长对政府的不信任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公民意识。同时,“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模式、父母对子女期望以及家庭文化资源的缺乏都使得孩子们失去了获得公民知识的一个途径。在学校方面,“升学率”的办学宗旨、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缺乏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学校教育资源的未充分利用,都不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同时,大众传媒负面新闻的报道和价值取向的低俗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公民意识。第四部分,此部分主要是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公民意识,从学校教育方面提出的一些对策。首先,改变传统治学理念,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其次,提高专业教师知识水平,创新公民意识教育方法;再次,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广泛渗透公民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