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回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程,不难看到,西部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西部自我能力的提升绝不是靠简单的“大面积开发”、“大范围开采”所能解决。“十一五”以来,随着西部开发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西部的政策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向,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西部的空间价值认识上,已逐步开始超脱经济增长这一单一的一元评价认识,开始从生态高地、资源基地和稳定基石三大主导功能来认识西部空间价值;二是在开发的路径上,开始重视空间结构的优化问题,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纳入政策变量,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三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开始探索基于空间利益协调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区域生态补偿问题。本文关于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主题,即以空间价值的深化来彰显区域主体功能,以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生成来看待发展。本研究以“一方水土、一方人口与一方经济”的空间结构优化为核心,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为前提,通过对四大能力理论和区域要素理论的回溯,揭示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发展,而不是单纯的能力,构建了“空间价值—区域功能分工—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区域利益”的分析框架,阐述了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生路径和外生路径,据此提出区域空间价值的认识是区域政策制定的基石,区域发展的能力导向是地方政府工作的核心,并细化出六条相关具体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和成果是:第一,根据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区域价值的二重性和“区域主体”异质假定,构建了以区域要素—区域功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为研究路线的分析框架。第二,根据上述分析框架,结合西部自身特点,阐述了增强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生路径和外生路径。内生路径是由区域主体受产业分工的利益激励产生的“自生”资源联结能力,可通过西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倡导企业家创新精神来实现;外生路径是着眼于国家对空间结构的优化,是由国家转移支付间接激励的“外生”资源联结能力,可通过区域合作、完善税赋结构、优化生态补偿机制来实现。第三,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总体思路,探讨了四类主体功能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评价目的和评价方式,并以张掖市为例,进行了简要说明。第四,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区域空间价值的认识是区域政策制定的基石,区域发展的能力导向是地方政府工作的核心;并着眼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了加快制定与区域协调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资源税改革;明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能;建立与区域差异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加强西部基础保障工作等六条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