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阿司匹林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一直是STEMI患者的基础用药。随着抗栓药物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的先后问世,阿司匹林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具体用药剂量也随之变化。相关指南对STEMI拟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推荐的阿司匹林负荷剂量由早期的300mg逐渐过渡为100-300mg(根据既往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最新国内外指南不再强调患者既往是否服用阿司匹林,而是将阿司匹林的负荷剂量一概推荐为100-300mg。指南对阿司匹林负荷量的最新推荐,看似放松了对阿司匹林的剂量要求,但也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的困惑。鉴于阿司匹林在急诊冠脉介入抗栓治疗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着诸多的不良反应,急需更多的循证证据为患者阿司匹林剂量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本试验观察不同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对急诊冠脉介入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作用强度以及围术期缺血和出血事件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最佳负荷剂量方案。方法:入选发病12 h内拟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所有入选患者既往14天内未应用阿司匹林,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 mg负荷剂量组(实验组)和阿司匹林300 mg负荷剂量组(对照组)。两组均与P2Y12受体抑制剂合用(氯吡格雷300mg或替格瑞洛180mg)。测量两组患者给药前(0h)、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1h、2h、8h)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分别计算血小板抑制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小板抑制率、冠脉血流、复合缺血事件(包括围术期死亡、缺血性卒中、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出血事件及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最终入选186例STEMI患者(年龄在29-75岁之间,男性146例),实验组91例,对照组95例。结果显示给药后1h实验组血小板抑制率(AA)为40.8%,对照组为42.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34);术后2h和8h,两组间血小板抑制率(AA)同样无统计学差别(54.8%vs.56.3%,P>0.05和85.3%vs.86.7%,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的患者比例实验组为89.0%,对照组89.4%(P=0.919)。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别(实验组14.3%,对照组16.8%,P=0.631)。住院期间TIMI定义的小出血和轻微出血在实验组为8.8%,对照组为11.6%,P=0.530,两组均未出现TIMI定义的主要出血事件。两组间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或呕吐、反酸烧心、呃逆、腹胀腹痛)在实验组为15.4%,对照组为27.4%,P=0.046,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司匹林100mg或300mg的负荷剂量对STEMI行急诊PCI患者不同时间点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相似。术后即刻TIMI血流达3级比例无差异。住院期间复合缺血事件亦无显著差异。100mg阿司匹林组TIMI定义的出血事件比例小于300mg阿司匹林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100mg阿司匹林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