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后,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新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往的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已经出现,上海部分区县(杨浦区、闵行区、浦东新区等)也正在遵循该模式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所在区县的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这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被称为“三区联动”模式,即校区、社区、园区的“三区联动,共同发展”,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在。在“三区联动”的实践模式中,校区是龙头,它为科技园区提供创新创业的人才、项目和手段,为整个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园区是桥梁,是学校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融合的起点,它是大学师生和城区市民创新创业及就业的场所,是区域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和动力源;社区是保障,更是基础。它不仅为校区和园区提供公共服务,为创新人才创造一个适宜居住、休闲、交流的环境,更是他们发挥才干的空间,服务社会的场所。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教育观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要求,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相关科学理论的学习借鉴、文献资料的积累提炼,以及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科学地认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阐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着重论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的设想和具体内容——“三区联动”模式。论文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科学地认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涵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内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地位和作用。论文第二部分,简要回顾了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并分成四个阶段,对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进行了概括,例如:在再次兴起阶段(1980年-1986年)的调查研究、公益活动、咨询服务为主的实践模式;在全面开展阶段(1987年-1991年)的生产劳动、科技扶贫、学习实践团为主的实践模式;在深化发展阶段(1992年-1998年)的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队为主的实践模式;在开拓创新阶段(1998年-至今)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挑战杯”竞赛等实践模式。论文第三部分,列举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流形式和面临的问题。主流形式主要有学术实践、学生社团、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主要从学生自身、活动本身、组织管理、外界影响等四个角度进行了归纳与分析。论文第四部分,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模式——“三区联动”模式的基本情况以及它的推广意义。三区分别指的是校区、社区和园区,它们在“三区联动”的模式中均有自己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三者缺一不可。这种的全新的模式不仅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为大学生所在的社区及园区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理论、方法的研究,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些粗浅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