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温针灸“肩三针”对肩关节周围炎引起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和疼痛等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观察分析,为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也为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提供更简捷有效的思路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区组随机化设计原则,将符合研究条件的90例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温针灸“肩三针”(治疗组)和针刺“肩三针”(对照组)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肩三针”:先针刺肩三针(肩髃、肩前、肩贞穴),艾柱取每段2cm,每针每次燃烧2段,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针刺“肩三针”: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法,10-15分运针一次,以得气为度,每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之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标准及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组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根据患者肩疼痛(P)、ROM(R)、ADL(A)、肌力(M)及关节局部形态(F)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记录、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67%,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另一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肩疼痛(P)、ROM(R)、ADL(A)、肌力(M)、关节局部形态(F)及总分(T)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肩疼痛(P)、ROM(R)、ADL(A)、肌力(M)、关节局部形态(F)及总分(T)的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说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肩疼痛(P)、ROM(R)、ADL(A)及总分(T)的积分上升较对照组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肩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肩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