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分析拉尔夫.艾利森的《看不见的人》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不见的人》自1952年出版以来,迄今已50余年,它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准确地反映了美国黑人的真实生存状态,作者拉尔夫·艾利森向全社会呼吁,只有通过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相互沟通才能解决种族歧视这一美国社会顽疾,事实证明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小说中,艾利森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来揭示主题。他赋予人物及其行为(例如祖父的遗言)、物体(例如回飞镖)和其他象征(例如黑暗和光明)与其字面不同的特殊含义。这种写作技巧有助于揭示作品的多层面主题。小说包括两大主题:首先,小说准确描写了美国黑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他们处处受到不平等待遇,内心渴望他人的认同和尊重。第二,艾利森关注社会个体的生存问题,由此突破了种族和地域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部小说中,大量的象征在揭示主题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折射出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推动主要情节发展,预示未来事件产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乔治·拉明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加勒比裔英国移民作家之一,也是重要的后殖民作家之一。因其对加勒比地区殖民历史和文化以及西印度群岛移民生活的细致描绘而在国际文坛上享有盛
《小杜丽》和《远大前程》是查尔斯·狄更斯两部极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尽管两部小说有着不同的主题,《小杜丽》反应了当时的社会和司法真实现状,而《远大前程》讲述的是一个
教师话语在教学活动当中必不可少,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领域对近些年备受欢迎的网络公开课中教师话语进行了研究。但对于中外网络公开课中教师话语的对比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