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万向节凸模表面激光复合修复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13钢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传动件的挤压模具中,而模具工作中经常受到高强度的交变应力以及循环热机械载荷冲击,表面易产生磨损、冲蚀和热疲劳等损伤。传统的模具修复技术不仅对模具钢造成较大的热变形量,而且对环境污染较大。激光熔覆(Laser Cladding,LC)作为新型的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的修复模具钢的受损表面,但由于熔覆层中较大的残余拉应力会使裂纹敏感性提高和疲劳强度降低。而激光冲击(Laser Shock Peening,LSP)作为一种表面强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熔覆层中的应力分布、微观组织以及耐磨损性能。因此,本文以受损模具钢为对象,采用激光复合修复工艺,制备了满足模具应用的Ni25/Fe104复合熔覆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激光工艺参数对Ni25熔覆层宏观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表征了最优参数下Ni25熔覆层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增加激光功率或降低扫描速度都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热输入量,热输入量增加会提高熔覆层的稀释率和内部的热应力,过大的热应力还将导致熔覆层开裂。当激光功率为1600 W,扫描速度为12 mm/s时可获得最优的Ni25熔覆层组织,与基体结合良好且无明显缺陷。Ni25熔覆层从顶部至底部区域分别分布着等轴晶、柱状晶和胞状晶。熔覆层的微观组织由枝晶与晶间组织构成,两种组织的主要相成分为γ-Ni,在晶间结构中还含有少量的M7C3(其中M表示Fe和Cr)碳化物结构。(2)研究了有无添加Ni25过渡层的Fe104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及相成分,阐明了Ni25过渡层与Fe104层在层间区域的元素扩散现象及其对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机理。纯Fe104熔覆层与基体的结合质量较差,在结合区域存在大量的微裂纹,其相成分为α-Fe和γ-Fe以及少量的M23C6和M7C3碳化物,微观组织结构同样表现为枝晶-晶间结构,枝晶结构中主要含有片状的马氏体组织,而晶间组织为马氏体和碳化物相结合的具有较高致密性的块状组织。对于Fe104/Ni25熔覆层,由于Ni25合金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流动性,在Ni25过渡层与基体的结合区域发生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有效地抑制了潜在裂纹的扩展。此外,在Fe104/Ni25界面处还观察到光滑的分界线,表明Ni25合金与Fe104合金的层间结合良好。通过面扫和线扫测试,探究了Ni25/Fe104界面处的元素扩散情况,结果表明,由于Marangoni对流的作用,大量的Ni元素由Ni25层向Fe104层扩散,导致Fe104层的中部区域出现了大量的柱状晶和充分生长的二次枝晶臂结构,顶部区域出现了大量的等轴晶。同时,由于Ni元素的扩散抑制了马氏体相变,导致γ(Fe,Ni)成为Fe104层中的主体成分,在γ(Fe,Ni)上还夹杂着少量取向一致的Fe-Cr金属间化合物。(3)研究了LSP处理前后Ni25/Fe104熔覆层微观组织、残余应力、显微硬度以及耐磨损性能,阐明了LSP对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在LSP的力学作用下,Ni25/Fe104熔覆层内部的应力状态从拉应力转变为高幅度的压应力,在深度为100μm处取得396.5 MPa的峰值,且LSP对残余应力的最大影响深度为750μm。此外,LSP产生的冲击波在Ni25/Fe104熔覆层中诱发了强烈的塑性变形,形成了一个厚约800μm的硬化层,其中含有高密度的位错结构(位错缠结和位错晶胞)以及大量的纳米孪晶,导致Ni25/Fe104熔覆层表面晶粒纳米化,将显微硬度提高了约31.8%。LSP前的Ni25/Fe104熔覆层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并带有少量的黏着磨损,LSP处理后不仅降低了Ni25/Fe104熔覆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疲劳剥落的面积也明显减小。LSP对Ni25/Fe104熔覆层的强化机理不仅包括了纳米晶粒强化、纳米-孪晶强化和位错强化三种强化方式,还通过细化晶间结构中的Fe-Cr金属间化合物,有效的提高了熔覆层的磨损抗性。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内容为激光复合修复工艺对模具修复的微观组织以及耐磨损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为缓解黄淮海地区在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中的水资源压力,以及长期浅层施肥导致的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在限水灌溉和推荐施肥量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玉米的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变化、植株干物质及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以期通过以肥调水,以水促肥,为当地小麦-玉米生产的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三种底肥施肥模式:农户模式(F1),为小麦季旋耕施肥(
电除尘器(EP)作为燃煤电厂排放烟气的主要除尘设备,对较大颗粒物的脱除效率高达99.5%以上,但由于离子浓度和驱进速度低,导致细颗粒物(PM2.5)荷电、碰撞和收集效率低下。涡旋电除尘器(VEP)可提高放电电场的离子浓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有助于解决颗粒物荷电量低的问题,但对于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一般低于80%;而荷电凝并是提高细颗粒物脱除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本文将荷电凝并和VEP电除尘技术相结合,通过
水资源日益短缺,再生水灌溉研究已成为本学科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农村生活污水再生灌溉水稻种植田为研究主体,以不同灌溉水源(农村生活污水一级处理水、二级处理水、河道清水)和不同水位调控(低水位调控、中水位调控、高水位调控)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不同水源和不同水位调控下,水稻灌溉用水规律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探求不同水源和不同水位调控下对水稻所需用水总量、水分消耗规律以及稻田水分利用效率的产生影响机理;研
超浸润表面是一类对液体有着优异滑动效果的表面,通常包括超疏水表面、超疏油表面、超滑移表面等。由于这些表面良好的疏液效果,它们在防污、自清洁、管道运输、医疗、军事等多个领域有着精彩的表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超浸润涂层的制备方法逐渐丰富,如微阵列、激光加工、光刻和模板法等,尽管它们各自的应用环境各有优势,但依然存在有局限性。本文在深入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超浸润表面设计原理,通过溶胶凝胶法、
在汽车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汽车的研发重心逐步向节能、减排的方向倾斜,但是纯电动汽车受到电池发展的限制,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大阻力,而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了双动力装置,具有多个行驶模式,低速时可以在纯电动模式下行驶,中高速可以在发动机驱动模式或者混合驱动模式下行驶,可以减少发动机在非经济油耗区工作的机会,既能实现节能减排,又满足了长距离行驶的需求,被认为是当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节能汽车。本文依托国家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已成为目前重点研究的热门话题,其核心的技术系统包括环境感知系统、路径规划系统、决策控制系统等。其中,环境感知系统类似于人类的眼睛,通过智能车在行驶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信息的实时收集,实现道路交通场景下的多目标检测及识别。相比于其他传感器,视觉摄像头传感器价格低廉,通过安装在车辆前部能够精准获取道路地面指示线、交通标志、前方障碍物等信息,所以基于视觉的道路多目标检测及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精密化方向发展,微流控动力系统随之崛起。微泵作为微流控系统的“发动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应用领域涉及生物医疗、化学分析、电子冷却等。无阀压电微泵凭借结构简单、耐疲劳能力出色、抗电磁干扰强等优势,在微泵领域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多种微泵结构的研究,将锥管结构与附壁射流元件结合起来,采用左右对称的双腔并联布置方式,提出一种带锥管的双腔并联附壁射流无阀压电微泵
轮毂电机具有效率高、响应快、全时线控等优势,是电动汽车未来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也是未来电动汽车的理想动力源。其驱动系统可有效降低整车能耗、提升整车性能、优化空间布置,受到了市场广泛的关注。然而,轮毂电机特殊的安装方式,既难以加装保护装置,又极易诱发局部故障。一旦一个或多个轮毂电机发生故障,局部的输出转矩将会产生剧烈波动,势必导致车辆操纵稳定性及行驶平顺性下降,严重时发生
作为批评话语分析最新解释力,趋近化理论聚焦话语空间指称中心外围实体与内部实体的对立,强化趋近过程中威胁识解,于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逐渐应用到新闻语篇的话语分析中。新闻话语本应客观公正,却总会带有新闻报道者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趋近化理论,对选自《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新闻语篇进行三个阶段历时研究(摩擦初级阶段、升级阶段、缓和阶段)。借助Ant Conc语料库工
车身柔性薄板件的装配质量对汽车的生产制造至关重要,控制装配偏差提高车身装配质量是车企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传统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建立在刚性假设的基础上,不考虑零件装夹变形等影响因素,并不适用于柔性薄板件的偏差分析。为了提高车身装配质量,本文首先对后地板进行3DCS柔性装配偏差分析,然后考虑装夹变形的影响对后地板进行公差分配优化,最后对后地板定位孔布局进行稳健性多目标优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