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基于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分别对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及内部各县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标准差与变异系数、ArcGIS空间可视化表达、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青海省东部城市群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6年青海东部城市群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且年均增长率为2.53%。东部城市群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17%,技术进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突出。东部城市群技术效率变化出现了负增长,比较缺乏效率的提升。(2)2000-2016年,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大部分年份低于不考虑环境约束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对于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地区来说,“波特假说”效应并不明显,甚至并没有出现。无论是考虑环境约束后的全要素生产率还是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都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的技术进步率小于不考虑环境约束条件下的技术进步率,说明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技术环保性还有待提高。(3)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各县(区)2000-2016年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都呈增长趋势,经济发展方式都有所转变。其中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县、互助县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高于整个东部城市群年平均增长速度,而湟中县、湟源县、平安区、民和县、乐都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低于东部城市群平均水平。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各县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环境技术方面的进步。从整体来看,2000-2016年间各县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小于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因此,环境管制的“波特假说”在青海东部城市群各个县区没有得到初步印证。(4)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县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发展趋势总体上是一致的,呈现波动变化趋势,近几年差异有明显扩大趋势。县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宁市区周围,包括城中区、城西区、城东区、城北区、大通县、湟中县。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海东市内,包括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县。互助县与湟源县分别呈现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