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率超声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pa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材料结构、工艺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超声检测技术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很多检测场合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因而需要有新的超声检测方法和理论技术,来满足不断发展的复合材料构件无损检测的需要。本文结合复合材料超声检测的相关基金项目,针对变厚度复合材料孔隙率建模、层状集中孔隙及局部缺陷的识别、背散射信号在复合材料孔隙率检测中的应用、以及编织复合材料缺陷形态和超声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复合材料的主要缺陷类型、孔隙率检测技术以及复合材料超声检测相关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二章对现有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率超声检测的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了这些方法模型的演化过程、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各个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第三章基于超声透射法,建立了等厚度层板复合材料孔隙率与超声衰减、材料层数的关系模型,通过已有的标准试块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计算,得出了基于模型的孔隙率计算公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检测不同层数的等厚度复合材料孔隙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变厚度层板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率与材料厚度、超声衰减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讨论,该模型适合于大曲率半径工件的检测。最后对超声透射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不适合采用超声透射法检测的工件类型和检测场合。第四章对厚板复合材料集中孔隙的识别及局部缺陷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超声波在层状介质中传播的总反射系数和总透射系数模型,讨论了介质厚度对声波谐振频率的影响,修正了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总反射系数及谐振频率随层数的变化规律。其次,对厚板复合材料结构噪声特点进行研究,利用结构噪声可以区分出近表面的孔隙和富脂缺陷;对远离近表面的缺陷特征的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孔隙对回波频率成分的影响。最后,通过改进的相关系数法对层状集中孔隙的缺陷波位置进行识别,并通过差分进化算法对回波波形进行还原。第五章针对脉冲反射法检测复合材料孔隙率时信号无底波的现象,对背散射信号进行研究,分析了利用背散射信号进行孔隙率检测的可行性。论述了背散射信号的构成,对背散射信号频谱能量、均值和方差等统计参数与底波衰减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能量和均值与底波衰减的相关性最大。分别采用底波衰减法、背散射信号能量法和背散射信号均值法对复合材料进行C扫成像,结果表明,背散射信号可以反映出底波衰减比较严重的区域,从而可以用于信号无底波的场合对孔隙率进行检测。第六章对编织复合材料的缺陷特征及相关超声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的主要缺陷类型及其微观形态特征,并对孔隙形态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其次,对编织复合材料的超声检测技术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了树脂、纤维和孔隙对声波衰减作用的影响。最后,对编织复合材料超声检测实验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时频分析技术分析了两种不同复合材料构件的波形特点及相应缺陷特征。第七章对全文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接下来的工作做了展望。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数量并不算多,然而语气词在日常交际过程中的使用频率却是极高的。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与其语气词的习得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语气词的运用是否得当,一
为传承民族乐器的优秀工艺传统,借鉴传统民族乐器工艺的美学语言,本文从正仓院藏唐代乐器的装饰工艺研究入手,解析中华传统艺术醇厚的美学精神和精深的工艺手段,论证“正仓院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归纳张仲景对四逆类方中有关药对的运用规律,同时搜集历代医家对这些药对在临证运用后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其在类方、其他复方中的异同(如主治病
文章结合实际,从社会环境、毕业生自身和学校就业工作情况等三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障碍。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就业市场建设、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就业指导
采用温室盆栽控制试验,研究0、50、100和150 mmol·L~(-1) Na Cl胁迫对‘中山杉302’和‘中山杉406’一年生扦插苗的生长和矿质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本文从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层面来描写长春市方言介词系统,包括前置介词、后置介词和框式介词。在大量而细致地方言实地调查基础上,比较同类介词的差异和长春市内部方言点介
【正】 一、实验目的儿童颜色辨认能力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学注意研究的一项课题。近年来对于我国儿童颜色辨认能力也曾进行实验研究。但在方法学上,对所用实验材料只简单表明“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报道由以往的录制播放转变为现场直播,报道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无论是从制作方式还是播放形式来看,最为标志性的变化就是记者的现场
本文主要对现代汉语中消极义的词(短语)作程度补语的语法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共时描写,并从源词义的角度对这些作程度补语的词(短语)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全文一共分为四大章。前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文按照“楚语”的发展演变历程,从时间和地域分布两个维度,立足文化史的多维观察视角,结合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系统地整理、论述了华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