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村干部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村干部的行政化倾向愈加严重,基层治理中“微权力”腐败案件呈高发态势,这些现象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分别对村干部角色类型、村干部角色冲突以及角色转换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从制度层面如何推动村干部角色转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聚焦村民自治实践进程中的村干部角色转换问题。
本文以甘肃省S村竞争性选举事件为个案,采用质性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式对S村第九届村委会选举展开调查,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的“旧制度—环境变化—行动者”分析框架,一方面能够回答村庄选举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村干部角色转换问题,同时也能够对竞争性选举何以发生以及发生之后所产生的影响做出解释。本文案例研究表明:一、农业税费时期,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分摊的任务,长期以干预选举的方式选出符合其意志的“代理人”,进而在行政村形成了行政主导下的村民选举制度。这一制度下产生的村干部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通过隐形授权的方式当选;二是具有“赢利型”的特征。村干部扮演“政府代理人”的角色不仅是引发干群矛盾的“导火索”,沿袭至今,更是引发村干部贪腐的源头。二、取消农业税之后,国家由向农村汲取资源转向输入资源,使得村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内外部环境中的变化因素主要包括中央加大涉农投入、选举规则逐步落地、村庄利益更加密集、村民的民主意识与维权意识显著增强等。三、村委会选举场域中包括国家行动者与社会行动者,两类行动者在村委会选举中具有不同的动机与行为逻辑。在选举落地之后,竞争性选举不仅对基层政府的干预行为形成约束,使得村庄选举制度由行政主导下的旧制度向村民自治主导下的新制度变迁,同时能够迫使竞选者关注村民的利益,从而对村干部角色转换形成压力。积极参与选举的社会行动者试图通过村民自治主导下的新制度更换村庄领导人,推动村干部角色由“赢利型”向“保护型”转换。
本文以甘肃省S村竞争性选举事件为个案,采用质性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式对S村第九届村委会选举展开调查,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的“旧制度—环境变化—行动者”分析框架,一方面能够回答村庄选举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村干部角色转换问题,同时也能够对竞争性选举何以发生以及发生之后所产生的影响做出解释。本文案例研究表明:一、农业税费时期,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分摊的任务,长期以干预选举的方式选出符合其意志的“代理人”,进而在行政村形成了行政主导下的村民选举制度。这一制度下产生的村干部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通过隐形授权的方式当选;二是具有“赢利型”的特征。村干部扮演“政府代理人”的角色不仅是引发干群矛盾的“导火索”,沿袭至今,更是引发村干部贪腐的源头。二、取消农业税之后,国家由向农村汲取资源转向输入资源,使得村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内外部环境中的变化因素主要包括中央加大涉农投入、选举规则逐步落地、村庄利益更加密集、村民的民主意识与维权意识显著增强等。三、村委会选举场域中包括国家行动者与社会行动者,两类行动者在村委会选举中具有不同的动机与行为逻辑。在选举落地之后,竞争性选举不仅对基层政府的干预行为形成约束,使得村庄选举制度由行政主导下的旧制度向村民自治主导下的新制度变迁,同时能够迫使竞选者关注村民的利益,从而对村干部角色转换形成压力。积极参与选举的社会行动者试图通过村民自治主导下的新制度更换村庄领导人,推动村干部角色由“赢利型”向“保护型”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