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预测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目前心理弹性已经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能够灵活应对并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已有的研究发现,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情绪的灵活性和认知的灵活性上。国外已有研究发现有针对性的对个体进行心理弹性训练能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时期是学生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此时个体在认知、情感上都发生着很大变化。他们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挫折或创伤,在心理上比儿童和成人更加敏感。关于大学生如何从这些消极生活事件中正常发展和成长这一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业困难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意志品质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目前,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如何?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在情绪与认知偏向性上存在哪些差异?如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弹性训练,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正性情绪,并改善其情绪调节方式?这些问题都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作用,探索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的情绪偏向性和认、情绪调节方式和认知偏向性的变化,逐渐形成提升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有效训练方案。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正负性情感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量表调查2069名大学生,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正负性情绪水平和情绪调节方式特点,再从中筛选心理弹性高低组共92名被试进行参加情绪图片再认实验和情绪词再认实验。最后,对该92名学生进行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开展空白对照组和心理弹性训练组的对照研究。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5.0和Excel统计软件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回归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心理弹性可以缓冲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说明心理弹性具有调节效应。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高心理弹性组在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心理弹性组,而在负性情绪和表达抑制上显著低于低心理弹性组。3.通过情绪图片再认实验和情绪词再认实验:①低弹性组和高弹性组个体对负性情绪图片和负性情绪词的再认正确率均最高;在每类情绪图片再认的正确率上,高低弹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正=0.431, P中=0.528,P负=0.726);在每类情绪词再认的正确率上,高低弹性两组只在正性情绪词上差异显著,其余没有差异(P正=0.002, P中=0.405,P负=0.067);②高弹性个体对正性情绪图片和正性情绪词再认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图片(P1=0.008,P2=0.002);低弹性个体在负性情绪图片上再认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正性图片(P=0.002)和中性图片(P=0.000),在负性情绪词上的再认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情绪词(P=0.007);高弹性个体在正性情绪图片的再认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弹性组(P=0.022),而在负性情绪图片的再认反应时显著低于低弹性组(P=0.043);另外,高弹性组在正性情绪词上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弹性组(P=0.002)。4.与前测结果相比,低弹性实验组在心理弹性训练之后的心理弹性、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总分显著提高(P<0.05),负性情绪和表达抑制总分显著降低(P<0.05);低弹性对照组的心理弹性、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总分与前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高弹性实验组的正性情绪分显著提高(P<0.05),负性情绪和表达抑制总分显著降低(P<0.05);高弹性对照组的心理弹性、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总分与前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低弹性实验组在正性情绪图片和情绪词的反应时显著增加(P<0.05),在负性情绪图片和情绪词上的反应时显著降低(P<0.05)。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弹性都显著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弹性可以降低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说明心理弹性具有调节效应。2.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在正负性情绪和情绪调节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高心理弹性组在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心理弹性组,而在负性情绪和表达抑制上显著低于低心理弹性组。3.高心理弹性大学生积极情绪较多,更多使用认知重评这一调节方式,而低心理弹性大学生负性情绪较多,更多使用表达抑制;行为学实验也证明了心理弹性较高的个体倾向于更多地关注正性的情绪刺激信息,心理弹性较低的个体则容易忽视正性情绪刺激信息,表现出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偏向特点。4.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弹性训练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并帮助其运用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说明该训练计划对中国大学生尤其是对低心理弹性大学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