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实施以来,农村社会在党中央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下,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从农村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会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五位一体”的农村社会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农村社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好与坏的重要标志。社会建设对于具有五千多年社会发展史我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形势下,以经济建设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正给我国农村社会带来逐步转型。在这样的转型背景下,本文通过以访谈调查为主的调查研究方法,发现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社会建设方面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第一,农村社会成员逐步变得边缘化,即农村居民出现了既不像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又不同于以往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生活状态;第二,乡村生活意义丢失,原有的乡村文化、乡村秩序随着外出务工等生产活动的转变而弥散;第三,村庄公共空间瓦解,即乡村集体性“权力”瓦解,农村居民的关系疏远并逐步趋于“原子化”状态;第四,村庄共同体逐渐瓦解,并随之引发的农村社会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消失;第五,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变,即农村社会居民由社会生活状况改变、村庄共同体瓦解等引发的农村社会成员内部结构关系的变换。本文围绕新农村社会建设的各方面问题,以公民社会理论视角来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首先就公民社会产生的背景、内在动力、外在促力与新农村社会建设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共性所在;找出公民社会理论对新农村社会建设的启示。从公民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上,深入挖掘农村社会居民主体性;从外力上着手培育、引进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将非政府组织与农村社会建设的理论、实际两方面相结合。进而探讨出从农村居民的自治能力挖掘、引领非政府组织发展、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完善“国家—市场—社会”范式:将政府主导、市场推进与社会自主三方结合发展四个方面来为农村社会建设作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以推动农村社会建设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