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条件下,专利保险作为一项国家重点推进的政策,既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需求,也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的有力保障。通过对全国,尤其是浙江省专利保险试点情况的信息收集和调查分析,本文发现,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在现实运行中遇到巨大挑战。就制度层面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与一般的财产保险不同,专利保险的保险标的是无形财产,难与《保险法》相衔接,在运行和操作中缺乏现行法的依据。二、在程序法上,专利执行险诉讼过程中,专利权人既受到民事诉讼法举证规则的约束,又受到专利执行险条款第6条的约束。双重约束加重了专利权人的举证责任,导致专利维权举证难、成本高现象突出,同时也抑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三、目前的专利保险试点工作是以专利执行保险为主,险种过于单一,专利保险制度体系的阙如,难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防控的需求。针对上述情形,本文分别立足于保险法、诉讼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立场,穷尽“解释论”对问题的处理方式,考虑专利保险制度的体系设计,提出若干解决我国专利保险制度问题的对策或者建议:一是把专利保险纳入保险法的框架下来解决,使其有法可依。通过对《保险法》第33条第1款的合理解释,将专利等无形财产明确归于保险标的的范围;细化《保险法》第95条第2款关于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原则性规定,为专利保险提供操作指引;同时,利用定值保险解决专利保险在价值评估上的技术性难题。二是在现行法的框架下,借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22、123条的规定,明确专家证据的可采性,减轻专利权人对技术性问题的举证责任;完善《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64条内容,重新分配专利执行险诉讼中专利权人的举证责任。针对不同的专利类型,通过减轻专利权人在专利侵权诉讼时的举证责任,降低专利权人在专利执行险诉讼时,对调查、取证费用的理赔数额。另外,在制度设计上,对专利执行险条款第6条“不保范围”作出调整,适当扩大保险人的承保范围,从整体上减少专利执行险诉讼的争议点,进一步减轻专利权人的举证责任。三是当现行法即便通过解释论的操作,仍不能有效涵摄现存问题时,可综合我国的科技发展阶段、产业背景以及企业需求,引入“立法论”的思维,分步设计我国专利保险的制度体系,包括完善侵权类专利保险,有效解决在专利维权时诉讼成本过高的问题;细化融资类专利保险,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融资难的瓶颈;推进专利权价值评估险,弥补专利评估人价值评估的不确定风险;设置专利强制保险,扩大投保共同体,集众人之力降低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