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重建与小说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oxiaom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条人学的线索贯穿在五四前后的中国历史中,在那个时期所有文化线索中,这是最为核心的线索。这条线索的线头在哪里?它将延伸到什么地方?考察、梳理这些问题,可以选择一些节点进行,我所选择的,是五四新小说。 五四新小说是“人的文学”。新小说以民族为本位,把中、西,古、今同时纳入追问和审视的视野,从而集中展现着五四人学重建的那个向外展开和向内转出的艰难过程。 新小说不是传统小说自然的发展,它的形成,直接依赖于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一是科学理性之进入中国人的体验世界,它以鲁迅“弃医从文”为标志;其二是白话文运动。这两个孕育于中、西之间的历史事件,为新小说的生成带来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然而,人学框架,在中、西之间被塑造,人学思考,却朝向古、今之间伸展。循“弃医从文”的路线,鲁迅提炼出“摩罗诗力”,从此开始对“历史世界”的解剖,对“人性主题”的揭示。 在白话文运动的路线上,首先发展出“叙事理性”,由此产生对人心安顿的形而上思考。理性无法安排人心问题,在新小说的人学坚持上,映现着它与民族历史生命之间一种神秘的共鸣。 这种民族历史生命,已不能由僵死的文化之壳代表,它是活的精神,五四人学,五四新小说,结穴在这个精神上,它直接呈现为新小说中的“民族风景与描画”。 我们依然生活在这个中西、古今的问题框架中。追问五四人学,追问五四新小说,其实就是追问我们的时代,追问这个时代真正的问题之所在。
其他文献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考察了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与藏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关系,探索了中华文化多维向心结构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中华文化
现代汉语诗歌写作在1990年代呈现出了驳杂纷乱的特点,各种实验和尝试以个人写作的方式进行着、展开着。在1990年代的中断、转型写作中,综合性诗歌写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本文以新文学作家在建国以后(1949年之后)的旧体诗写作为研究对象。新中国成立之后,新文学家写作了为数不少的旧体诗。正是这些旧体诗满足了新文学家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写作欲望
《今古奇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话本小说集。由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中选编,大约成书于明末崇祯五年至崇祯十七年间。“三言”“二拍”是由冯梦龙、凌濛初二人以长期流
同志们:经省政府同意,2012年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今天召开了。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省各州市、县档案局长,“十二五”期间中央支持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县的分管领导,先进集体
笔者于2008年6-8月对广东和浙江部分地区7个集约化猪场猪群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7个猪场中有6个猪场存在寄生虫感染,场阳性率为85.71%;主要感染虫种有食道口线虫、猪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3月21至25日,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毛福民一行到云南调研档案工作。
在政治的迫切需要和西学的不断引进下,自1895年起中国文论发生巨大变化,从此走上现代意义上的功利与审美之途。而1917年文学革命的发生,使文论又有了本质性的转变。本文的主
作为中国近代报人出身的职业小说家,作为“小说界革命”旗帜下脱颖而出的“小说界巨子”,作为晚清最为多产且极富开拓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新小说家,吴趼人的小说创作取得了令世